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更新时间:2022-06-11
类型:doc
大小:32.50 KB
页数:13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场,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局部容的编排上表达了新课标的两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二.了解学生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根底。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场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历,只是这些经历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word.zl-\n--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三.拟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四.学法与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严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效劳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气氛,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word.zl-\n--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1.分一分,提醒概念。〔1〕小组活动,把形状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2〕提醒概念。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提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历,这时教师提醒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2.摸一摸,感知特征。〔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交流。〔2〕在班上汇报交流。-.word.zl-\n--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拟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记忆想像。〔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3〕两人游戏:猜一猜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word.zl-\n--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四〕.游戏中体验特征1.推一推2.摸一摸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word.zl-\n---.word.zl-\n--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第九小学一年级王光2017年10月25日-.word.zl-\n---.word.zl-\n--?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区分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一开场,我借鉴教参和优秀教案,设计的是一堂更加开放、活泼、更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考虑到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公开课,以及他们的智力水平、承受能力、纪律特点和我本身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等因素,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可能过于开放,或许会出现难以掌控的情形,最终难以落实知识点、渗透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删除了局部过于活泼、自主的活动,增加了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以更好的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通过实际教学,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拟成功的:1.教学的层次比拟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word.zl-\n--联想应用。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从生活数学出发。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我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根本做到了有效。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历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泼,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到达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缺乏的地方,正如教学设计所预测的,这节课自主性操作明显不够〔由于担忧课堂纪律〕,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略了其实学生在磕磕绊绊地发现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word.zl-\n--另外,在教学中,我深刻意识到,我的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例如:某学生说水桶是圆柱体的。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只要我此时加一句:“怎样的水桶是圆柱的?〞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与圆台的区别,从而更好地把握圆柱的特征。然而,由于我评价语言的匮乏和缺乏深入的引导,白白错过了这么一个大好契机,我深感惋惜。这样的地方或大或小,不只一次,我深刻意识到需要好好加强评价语言了。在评价手段方面,我侧重于师评生,生生互评虽然也有,但时机给的很少。这个本身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很好的把握跟渗透,以至于出现教师过分引导的局面。虽然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较高的评价能力,只要有心寻找应该还是能发现这样的容和环节的,这样的评价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激情。“课堂纪律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丰富〞是我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但同时,也将是我接下来新的目标,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word.zl-\n---.word.zl-\n--?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第九小学一年级王光2017年10月25日-.word.zl-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