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6-10单元

更新时间:2022-06-18
类型:doc
大小:157.00 KB
页数:41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克和千克:课本P85-90页。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单元教学要求: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单元课时安排:克和千克……………………………………………………………………2课时左右41\n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1\n(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3、千克的认识。(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板书: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三、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四、全课总结。41\n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1000克1000克=1千克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称一称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教学难点: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教学准备: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41\n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2、估一估。(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41\n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板书设计:称一称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91~105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41\n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口算:50+70300+600800-40030+40200+700600+40080+9080-30说出怎么计算的。二、学习情境创设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41\n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三、师生互动活动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二年级一斑有23人,二年级二班有31人,二年级三班有32人,二年级四班有39人。一艘船限乘68人。(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方法。(4)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23+31=(5)互相交流算法。3+1=420+30=5050+4=5423+30=5353+1=5431+20=5151+3=54(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41\n(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提醒:注意进位!(8)引导完成。(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32-10=2222-4=18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四、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1、练习十九第1题。2、练习十九第2题。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拓展性学习1、练习十九第5题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23+31=教学反思:   41\n第二课时练习十九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师准备: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巡视、辅导。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二、学中做1、组织活动1——买东西。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2)列式计算。58+25=83(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41\n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三、做中学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1)说说意图。(2)独立计算。(3)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2)解决书上的问题。(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引导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四、课堂总结。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41\n第三教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教学内容: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教学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教材第96页主题图。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二、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5、订正算式。41\n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2、提出要求:(1)先独立计算。(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3、组织学生汇报。用口算。因为18+34=52所以180+340=520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四、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2、 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1)说说图意。(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五、拓展性学习41\n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板书设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因为18+34=52所以180+340=520教学反思:第四教时加、减法估算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近似数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1\n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二、新知研讨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第一周240个第二周38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41\n三、形成应用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四、课题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几百几十的加、减(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41\n教学过程: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三、技能训练。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41\n(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四、练习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教学重点: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41\n教学过程:一、准备学习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口算练习。  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笔算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41\n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单元教学内容:41\n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统计(一)教学内容: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41\n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学准备相关挂图、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电脑出示统计表(1):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电脑出示统计表(2)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41\n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2、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3、活动、统计数据。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统计(二)41\n教学内容: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二、探究新知1、组织记录:(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各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完说明用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41\n(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学会制作统计图。(1)分组讨论: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难点。(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合作带来的成功。三、形成应用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41\n教学反思: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要求: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41\n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 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  学生交流(2)  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2、 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41\n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1、 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2、 展示:□○★△、△□○★、★△□○、○★△□3、 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五、提高练习:出示小黑板: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3、1234、4123、3412、。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化规律41\n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图片若干、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1、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14710 (2)46810 (3)△▲△▲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2、 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3、 出示小黑板: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41\n4、 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二、教学新课:1、 出示例1、画一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2、 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3、 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4、 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5、 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6、 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52页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41\n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教学准备: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 出示情境挂图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2a、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1) 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2) 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41\n11+()=(),肯定是11+5=16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几?为什么?3、出示巩固练习题(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1、2、3、5、8、13、21、()、55(2)96、()、24、12、6、3[设计意图]: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四、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8页4—7题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知识和数位的知识。2、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考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思考,认真倾听。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53教学反思:第十单元总复习41\n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要求: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41\n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学准备:小黑板,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2. 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二.复习整理:1. 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32÷481÷915÷524÷642÷740÷824÷314÷2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2. 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3. 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4. 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41\n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巡视、评改。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四、拓展性学习:1. 口算。15÷5=6÷3=16÷8=9÷3=45÷9=56÷7=49÷7=2×4=45÷5=56÷8=63÷7=8÷2=2. 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3.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16○6=108○4=221○3=720○5=256○9=5430○5=6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及加法、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教学重点、难点:41\n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2、 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3、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自然引入本节内容。二、知识整理: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①   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②   二千五百零六。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5、复习近似数。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1) 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41\n(2) 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3) 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4)  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三、教学效果测评: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四、拓展性学习: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6983299999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41\n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100+200=110-20=620+100=120+360=130-70=240+70=2000+50=1000-30=1200-40=140-40=860-80=880+1200=设计意图:口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二、整理复习。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41\n三、拓展性练习(略)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目标: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41\n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二.复习整理:1. 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      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12÷3=4(次)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或:6×1+8×3=6+24=30(角)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41\n三. 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四、拓展性学习: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2.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教学反思:41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