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2-07-02
类型:doc
大小:404.50 KB
页数:104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四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李玲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基本情况本班学生有52人,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也存在不平衡性,学习习惯不太好,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认真做作业的坏习惯。但学习态度比较好,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n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n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课时分配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2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单元、角的度量……………………………………………………6课时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   2.笔算乘法(7课时)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课时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8课时   1.口算除法(1课时)   2.笔算除法(6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七单元、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1、例2。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会按数级读数。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上的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你会读吗?(学生试读)引入:以前我们学习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二、学习新知1、复习(1)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一千是()。(2)读出下列各数:37582035708560040092、教学例1,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出示: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要认识这样大的数就要先认识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提问:再拨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十个一万就是十万)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数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小结:像以前学过的一(个)、十、百、千、万一样,今天学的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用数字来记数时,每个计数单位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认识数位顺序表,板书并讲解数位顺序表中“级”的划分。做一做。学生练习第4页“做一做”。3、教学例2,亿以内数的读法。出示例2,组织学生根据已读出的两个数讨论读法并试读。你是怎么读的?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只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0。议一议:你有什么办法可使读数又对又快?(利用数位顺序表或画线分级)做一做,学生认读第5页“做一做”中的数。三、巩固反馈1、制作一张亿以内数位顺序表。2、完成练习一第2题。3、两人一组,每人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任意摆数,让同桌读出来。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课时作业一、填空。(1)一个六位数的最高位在(十万)位,最高位在千万位上的数是(八)位数。(2)40685320是由4个(千万),6个(十万),8个(万),5个(千),3个(百)和2个(十)组成。二、读出下列各数。327400读作50647000读作9204075读作924000读作3070800读作900040读作\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1、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能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2、经历认读大数的过程,体验认读大数的方法和技巧。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认读大数。难点:熟练地读出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进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学会读数非常重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的读数练习。二、复习准备1、提问:(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它们的进率是怎样的?(2)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怎样读数?2、板书:10090190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这个数中的两个9分别在什么数位上?表示多少?数中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怎样读出这个数?三、练习反馈1、练习一第3题。(1)怎样才能很快地读出这些数?引导学生用画线分级的方法来读数。例如164|5800读作: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八百。组织学生先将这些数画线分级,再在小级中相互读一读。(2)指名读数,并挑几个数说一说它的组成。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让学生认读。250000020405006050042480000702830400039274863、练习一第4题(1)出示第4题,让学生读出题中提供的数据。\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2)你了解哪些信息?读这些数你想到了什么?4、练习一第5题。(1)出示第2页图片。(2)你能正确地读出这些数据吗?(3)由这些数据,谈谈你的看法。四、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没有弄清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帮助释疑。课时作业一、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数位就是计数单位。(×)(2)万级的计数单位有千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3)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4)2402400读作:二百四十万零二千四百。(×)二、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2803805的最高位是(②),3在(③)上。①万位②百万位③千位(2)在488230这个数中,两个“8”所表示的数相差(①)。①72000②10000③10三、摆一摆,读一读。用数字卡三个“6”和三个“0”摆成符合下列要求的数:(1)一个零也不读。[666000](2)只读一个零。[660600](3)读出两个零。[600606]\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经历写较大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和类推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指名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教师整理板书。(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读法:30000430120040010520(3)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是怎样写的:九五十六九百零三(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写法,对于亿以内的数,我们不但要会读,而且要会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2、整万数的写法。(1)同学们会写九、五十六、九百零三,怎样写九万、五十六万、九百零三万呢?请同学们试着写出这三个数。(2)指名说一说写整万数的方法,再引导归纳出写法:先写万级的数,按万以内数的写法来写,再在后面添上四个0。(3)再练一练:写出下列各数。八万二十四万三百零四万五千六百二十一万3、教学例3。(1)出示例3,从这一则新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些数你会写吗?(2)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试着写数,并小组讨论想法。(3)根据学生发言指导学生写数。应弄清:这些数有几级?分别在哪里\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先写哪一级?怎么写?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的怎么写数。板书:三千零八十万写作30800000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写作156930004、共同小结亿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是几就写几。如果哪一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5、练一练:第7页上的“做一做”。三、反馈练习(1)练习一第6题。(2)写出下列各数。六万三千二百五十七十三万八千四十二万零三百二百五十万四千零五(3)练习一第7题。四、课堂总结议一议: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写数时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而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课时作业一、填空。(1)由2个千万、5个万、8个十组成的数是(20050080)。(2)6720078是(七)位数,最高位是(百万)位,数中前一个“7”在(十万)位,表示(7个十万),后一个“7”在(十)位,表示(7个十)。(3)最大的六位数是(999999),最小的七位数是(1000000),这两个数相差(1)。(4)用8、0、5、7、3五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五位数是(30578)二、写出下列各数。五百万零六百[5000600]八千三百万四千零三十二[83004032]二十三万零六十五[230065]五千三百四十万六千二百[53406700]三、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六千万,九十万,八千,五百和三[60808503](2)八千万和六十[80000060](3)三十万,六万,七百和七[360707]\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四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第8~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亿以内数的读写。2、通过读数、写数练习,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数感。重点难点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难点:根据不同的要求写数。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大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熟练地读写出一些大数。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练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二、复习准备1、怎样读、写亿以内的数呢?组织学生议一议,回顾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指名说一说。2、读或写出下列各数。40600000305005004239450二十八万零三十七十万七千九百零五万零四十三、练习体验1、独立练习,共同交流、检查。(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8、11、12题,再在小组中交流、检查。(2)汇报:从这些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2、小游戏。(练习一第10题)规则:两名同学合作,一人用数字转盘转出一个多位数,请另一名同学读和写出来,一轮后两人交换角色进行。3、看谁写得对。(练习一第14题)(1)教师读数,学生写出教师读的数,并相互检查,看谁写得对。(2)两名同学演排:一名同学报数,另一名同学写,然后一齐检查,再交换角色,看谁写得对。\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4、议一议。(练习一第15题)(1)观察第15题中的数据,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据。(2)议一议:哪些说法不合理?为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把不合理的数据改一改。5、动脑筋。(练习一第16题)(1)阅读练习一第16题,理解题目的要求。(2)这些数是多少呢?同样的要求可以写出不同的数来,先讨论,再寻找规律。例如:读两个0,那么在个级和万级中间都应该有0,或在个级的千位和十位上有0,而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可以不尽相同,可以是1或2,或3,或4。(3)分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出的数多。6、信息交流。(练习一第13题)组织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数据在班上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四、课堂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大数无处不在,我们要能正确地读、写不同的大数。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课时作业一、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4853000](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60090500](3)五百万、三万、八千和六十[5038060](4)八千万和四十[80000040](5)九千万、七十万、二万和四百[90720400]二、连一连。九千六百万13090034一千三百九十万零一百96000000八十六万零一百13909000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8600100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和。例如:2301600=2000000+300000+1000+6003420005=[3000000+400000+20000+5]40302010=[40000000+300000+2000+10]10050084=[10000000+50000+80+4]\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五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2、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一说下列各数是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435006030045876200564327002、比一比下列各组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435○4531089○9894375○43578901○890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较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左起第一位数,如果左起第一位数相同,就看就二位数,依此类推。)3、引入课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较大的数,我们不但要会读、会写,有时还要对它们进行比较。(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二、探究新知1、提问:想一想,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能是怎样的?学生发表看法。2、验证想法,尝试比较。43500○4350004030045○6030450876200○875800独立比较,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板书结果。议一议: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原来所学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什么联系?(方法相同,只是位数更多了。)3、教学例4。(1)观察例4。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说一说,读其中的各数。)(2)合作交流,比较大小。A、从中任意挑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想的。B、两名同学一组,一人从中挑选两个数,让另一名同学比较大小,共同检查。(3)练一练:完成第13页下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集体订正。任选两题让学生说说比较过程。\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4、拓展延伸。(1)如果要将这六个省份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应怎样比较呢?学生讨论,汇报,集体评价。(2)引导采用简便方法:A、将六个数先分成六位数的、七位数的这两组。B、再将这两组数分别各自从大到小排好顺序。C、最后将七位数的一组在前六位数那一组在后连接起来。三、应用反馈1、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141456○4141545600○546001000000○987654743000○7429892、将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32005043250042300054320005四、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比较亿以内数大小应注意什么?2、学生各抒已见,谈自己的想法。课时作业一、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1)242300和243200[<](2)435600和44560[>](3)387000和378000[>](4)499500和495900[>]二、把下面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24300324002340034200三、柳林村今年几种主要蔬菜的产量如下:南瓜300300千克萝卜30040千克辣椒400300千克黄瓜33000千克茄子40400千克请你将这几种蔬菜的产量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起来。[400300千克>300300千克>40400千克>33000千克>30040千克>]\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六课时:用万作单位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5。教学目标1、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经历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样性。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难点:理解改写的方法和依据。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我们学会了读数和写数,现在大家来比比,看谁能很快地写出题中的数据。(1)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2)我国的国土面积是九百六万平方千米。(3)我国有七十八万所中小学。(4)某乡镇去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六千零二十万。(5)2002年我国生产彩色电视机三千九百三十六万台。2、说说你记下了哪几个数?记数时有什么感受?使学生说出记下这些整万数时,写0很麻烦。3、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写下这些大数,像这样的大数有简单的计数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用万作单位的数)二、学习新知1、将以上的数写在黑板上:30000096000007800006020000039360000观察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2、如果要简单记下这些数,你想怎样写呢?(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2)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数分别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万”字写在对应的数的后面。边讲解边板书:\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30万960万78万6020万3936万并说明改写前后,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用“=”连起来。300000=30万9600000=960万780000=78万60200000=6020万39360000=3936万3、讨论: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怎样改写?学生归纳出改写的方法:先找到万位,再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改写成一个“万”字。4、教学例5。(1)出示例5。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说一说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数量。(2)读出这两个数,并将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学生在教材上完成。三、应用反馈1、找出例4中的整万的数,并将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第14页“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3题(1)先指名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指名汇报,订正。(2)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课时作业一、将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234000032050000270000040500000728000005030000二、下面用“万”作单位的数,去掉“万”字怎样表示?85万=()260万=()1千万=()12035万=()三、先写出下面各数,再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最小的六位数。(2)比最大的六位数多1。(3)一个数的千万位和十万位都是8,其他数位上都是0。四、先将下面四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并用“<”连接。32100001230000060300003060000\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七课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知道它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难点:省略尾数时怎样进行“舍”和“入”。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你去过长城?你们对万里长城有哪些了解?出示:某班有48名同学,长城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长城大约是1万里长,去过长城的有13人。2、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大约”,说明不准确,有的是准确的数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1)说一说下面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李明有120张邮票。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教室里有8支日光灯。我们学校有学生2000多人。(2)你还能举出一些准确数或近似数的例子吗?2、教学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1)理解“四舍五入”法。光明小学有1105名学生,红华小学有1920名学生。如果以“千”为单位,你认为光明小学和红花小学大约各有几千名学生?为什么?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325046087432650138493、教学例6。(1)指名读出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各是多少。再引导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的意思,就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学生独立做一做,小组交流,指名汇报,板书: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2)指出:第一步是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使用的是约等号,第二步只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大小没有变,因此用等号。4、做一做,第15页的“做一做”。5、讨论:怎样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呢?引导归纳:先找到要省略的尾数,再找到尾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去还是向前一位进“1”,最后写成约等式。三、巩固反馈1、学生读读练习二第4题中的数据,再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5题,填完后你有什么想法?3、了解浩瀚的宇宙,练习二第7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35800200≈74608050≈67893250≈98765432≈二、下面的横线上可以填上哪些数?(1)43458≈43万(2)362895≈363万(3)170634≈171万(4)2070296≈2070万三、一个数,它的千万位和十万位上都是5,千位上是3,其余各个数位上都是0。(1)请你写出这个数,说出它是几位数。(2)最高位是什么位?读出这个数。(3)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四、用0、0、0、3、5、8、9这七个数字写出的七位数中,从大到小排列,前三个数是什么数?将这三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9853000>9835000>9583000985万984万958万]\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八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难点: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板书:数的产生)二、学习新知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枝呢?(举出4枝粉笔)学生讨论怎样表示4枝粉笔?(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获的野兽的数量等等,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数。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9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他们用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结等方法,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数字来数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所以叫作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0。经过了几千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3)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2、认识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十进制表示法。(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是1295330000人,世界人口有6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习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3)在数位顺序表上填出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4)说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十进制计数法: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5)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三、反馈练习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3、你能读出下面的数吗?1204000000103050600000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课时作业一、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呢?一个十二位数呢?二、写出一个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三、读出下面每组数,你有什么启发?(1)656500006500000000(2)407540750000407500000000(3)350035000000350000000000\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九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例2、例3。教学目标1、会根据数级读写千亿以内的数。2、会把千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重点难点重点:会读、会写亿以内的数,会改写千亿以内的数。难点:运用分级很快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顾学过的数位顺序表,它有几级,每级有哪些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2、怎样读写亿以内的数?怎样改写亿以内的数?3、在日常衙,有比亿更大的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亿以上的数。(板书:亿以上数的认识)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1。(观察例1的图片)(1)试读出下面各数。组织学生试读,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指名汇报,教师板书:6100000000读作:六十一亿10040002000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400305000000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3)议一议:这些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使学生明确:每级的读法相同,只是所带的单位不同。(4)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看法?(5)练习: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教学例2,写出下面各数。(1)组织学生先试着写出这几个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指名汇报,教师板书:\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三亿写作:300000000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3)议一议:怎样写千亿以内的数?(写法与亿以内数相同)(4)练一练: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3、教学例3。(1)先读一读这些数。(2)议一议:整亿的数怎样改写?不是整亿的数又怎样改写呢?(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后两个数的改写,然后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板书:1276270000≈13亿20897000000≈209亿使学生明确将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4)练一练,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巩固反馈读出下列各数,并将它们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30200000000127490000007507480000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课时作业一、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各数。206410000读作110403060读作60702010000读作625000000读作2080000000读作309000500000读作二、写出下面各数二亿四千万写作八百四十亿九千三百万写作五亿零六百二十万写作六百零四亿二千万写作三十亿八千零五万写作二千零六十亿零九百写作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0600000000=503000000000=7200000000=5270230000≈49692000000≈26900800000≈四、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三十三十万三十亿(2)一百零七三十二万四百零三亿(3)九千二百四千三百万六千八百亿\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十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3~27页。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时期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2、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难点:发现例题中的计算规律。教学过程一、介绍几种计算工具1、算盘。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你见过算盘吗?说说算盘上都有些什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哪些?2、电子计算器现在人们常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了解各个键的名称和使用的方法。运用计算器计算要按题目的计算顺序来按键计算。3、阅读教材第25页上的有关资料,你什么感想?二、用计算器计算1、教学教材第26页例1。(1)出示提问:386+179=825-138=学生按步骤计算,试一试CE键什么(2)自己试一方式26×39=312÷8=(3)第26页“做一做”,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2、教学例2。(1)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构。(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中间是3个0,两头分别是1,8(9×\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2),7(9×3)…(3)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9999×5=499959999×7=699939999×9=89991(4)9999×6=599949999×8=799923、第27页的“做一做”。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三、应用反馈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三第11题。2、填完发票,练习册和计算器3、找规律计算: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个算式的得数,引导发现计算的规律。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2、你认为计算器有什么好处?课时作业一、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3406+5975318-3925316×283492÷97二、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再用计算器算出来。4796×254-325015746-258×36476-(258+14560÷405)三、列综合算式计算。(1)75与156的积、减75除以15的商,差是多少?(2)120与90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十一课时:多位数的读写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第14~19题。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进行多位数的读写。2、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四则运算。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多位数的读写。难点:克服用计算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填空。(1)亿级的计数单位按从低到高分别是()。(2)9080088000这个数是()位数,最高位是()位,读作(),从右往左数第3个“8”表示()个(),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3)50的末尾添上()个0是5万,添上()个0是5亿。(4)99973≈100万(横线上最小可填什么)2、读出或写出下列各数267834990800725035060083500八百二十万二千九百零五七百五十亿六千二百万零八十九二、应用反馈1、找规律计算,练习三第14题。议一议:你知道小红是怎样算的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97+503)+(498+502)+(499+501)+500=1000+1000+1000+500=3500或:500×7=35002、数学小活动:写数读数。每人随意写出3个多位数,自己先读一读,再与同桌交换一下所写的数,再读一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又快又准。3、听写数,练习三第16题。\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师念数,学生听写,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4、完成第31页练习三第17、18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检查。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呢?注意强调省略尾数时,观察尾数的最高位是几,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然后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5、正确判断计算结果对不对(1)先引导学生观察第16题中几位小朋友说的话,从中体会判断计算结果的方法:A、看结果的个位B、看得数的位数(2)再让学生合理地估一估下面的计算对不对,说一说错误原因。(3)利用计算器重新算一次。三、巩固练习1、判断对错。(1)一个数含有两级,这个数一定是八位数。()(2)近似数比准确数大。()(3)一个数的万位上是“0”,这个“0”不读出来。()(4)万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完全相同。()2、在○里填上“>”“<”或“=”。5050505○5005005三千零六十万○306000070000000○700万725403829○10084932503、写出这些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三十亿七千零四万九亿零五十万零八百五千二百六十亿四千零七十万一百八十二亿五千六百万零二十七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都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课时作业一、用4,6,1,0,0,0,9七张卡片,按要求排出七位数。(1)最大七位数(2)最小的七位数(3)只读两个0的七位数(4)约等于420万的最大数(5)约等于190万的最小数二、下面□里可以填哪些数?19894<19□002075300>2□9000058□6840000≈59亿9□8765≈1000000三、用计算器算一算。\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4768+298659780–472562432×56381276÷476\n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十二课时:1亿有多大?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教学目标1、感知1亿这个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难点:感知1亿的大小。教学过程一、验证教材上的方案(1)找100张纸叠在一起(或有100页的一本书)。(2)用尺子量出它的厚度。(3)计算出1000页,10000页,…,1亿页的厚度。(4)想象一下1亿页这样的纸大约有多厚呢?二、小组讨论,提出新方案举例:(1)算一算1亿个小学生手牵手有多长。(2)如果每个小朋友每天节约1角钱,那么1亿个小朋友一天要节约多少钱呢?三、小组实践分工协作,作好记录。小组成员:活动名称:活动步骤:结论:四、和其他小组交流活动的结论五、实践总结通过活动实践,大家对1亿这个数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大家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十三课时: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教学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和角。2、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射线和角。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和射线1、教师打开手电筒,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手电筒的光从灯泡一直射向很远很远。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板书:2、请大家思考,直线有什么特点呢?组织学生议一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板书:3、什么是线段呢?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学生汇报,板书: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组织学生在小级中讨论,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学生汇报,归纳。名称区别联系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直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5、动手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二、认识角1、出示木工用的角尺、折扇、钟面,找一找哪几个有角。依次去掉各物体的颜色等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角。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一个点,两条射线。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一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OAB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区别)1记作:∠1记作:∠AOB或∠BOA读作:角1读作:角AOB或角BOA4、运用上面的知识,自己画一个角,并写各部分名称,标上字母,表示角。三、巩固反馈1、动手画一画。(1)第36页“做一做”第1题。(明确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2)第36页“做一做”第2题。(经手两点只能画一条射线)2、辨一辨,练习四第1题。3、数一数,练习四第2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课时作业一、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一条线段和一个角。二、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CAADBCBCBDAO三、数一数下列图形中有多少个角。\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十四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2、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学习新知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要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作哪些准备?(要用到测量的工具和角的计算单位)(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2、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呢?(1)根据学生的汇报,介绍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的度数。(2)小组讨论:怎样测量第37页下面的两个角的度数?怎样看刻度?(与量角器零刻度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反之就认外圈的)3、教学例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能发现什么?自己再在纸上画出一个60°的角,再延长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三、巩固反馈1、看一看。第38页“做一做”第1题。2、量一量。第38页“做一做”第2题。3、估一估,量一量。第38页“做一做”第3题。4、完成练习四第3、4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课时作业一、量出下面角的度数。二、量出下列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三、算一算。45°+27°=78°-26°=180°-40°=36°+144°=四、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和135°的角,你怎样拼呢?动手试一试。\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十五课时:角的度量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8题。教学目标1、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2、能用三角板拼出一些特殊度数的角。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测量角的方法和步骤。难点:通过折纸、拼角等操作认识一些特殊的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1)什么叫做角?(2)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板书:点重合线重合读准数)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系?二、练习体验1、折一折,找一找。练习四第5题。(1)学生准备好正方形的纸。(2)按照题目中的要求对折,打开。(3)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45°、90°和135°的角。学生独立找一找,并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是这么多度。(4)你还能折出哪些度数的角?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动手折一折,相互交流。2、拼一拼。练习四第6题。(1)拿出自己的一副三角板。\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2)说一说每个角的度数,你还记得吗?(3)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这些角吗?(4)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3、量一量。练习四第7题。(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2)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3)∠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1与∠4有什么关系?∠2与∠3呢?4、数一数。练习四第8题。(1)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在一个角里再画一条射线,检验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三、反馈练习1、用一张圆形的纸对折两次,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自己动手试一试。2、下面各图是由一副三角板拼成的,不用量角器量角,算一算图中拼成的角的度数。3、不用量角器,用折纸的方法,分别剪出90°、45°和135°的角。四、课堂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肯动脑,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课时作业一、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分别算一算∠1+∠2+∠3是多少度。122323131二、下面的图中,已知∠1=60°,那么你能说出∠2、∠3、∠4的度数吗?231421三、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列度数的角吗?试一试150°135°15°120°1\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十六课时:角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2、例3。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各种角的意义。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量出下列每个角的度数。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3、如果将角按大小进行分类,上面的这些角应怎样分类?4、角有大有小,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我们将角进行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1、认识直角。(1)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板书:90°的角叫直角)(2)说说身边哪些角是直角。2、认识锐角和钝角。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3、认识平角。\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变化。从锐角到直角到钝角到平角。当旋转到一边与不动的另一边拉平时,问:这是不是一个角?是多少度?(2)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是180°。(3)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4、认识周角。(1)用上面的方法认识周角。将一个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与另一条边重合了,就形成了一个周角。周角是360°。(2)周角与直角、平角有什么关系?一个周角等于2个平角,等于4个直角。(3)讨论:一条直线是平角,这种说法对吗?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对吗?(4)下图中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吗?3124三、巩固反馈1、指一指:一副三角板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2、练习五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3、练习五第3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课时作业一、填空。(1)、平角=()直角周角=()平角=()直角(2)、下图中共有()个角,()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个平角。二、把下面的角按要求进行分类。12°92°179°34°70°88°160°58°100°145°锐角有:钝角有:三、分别画出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一个135°的钝角。四、钟面上6时整,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3时整呢?5时整呢?\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十七课时:画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经历画角的过程,体验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怎样测量角的度数?量一量下列角的度数,并说一说各是什么角?2、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面的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90°30°45°3、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引出并板书课题:画角。二、探究新知1、怎样画一个65°的角?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动手试一试。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2、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共同归纳:(板书)(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4)让学生画出65°的角。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5°,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5°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5°刻度处点上点。3、再画一个108°的角。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三、应用反馈1、“做一做”第1题。指名说一说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2、“做一做”第2题。(1)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两个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2)如果没有量角器,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这两个角吗?组织学生议一议,再说一说。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拼一拼再画。30°+45°=75°45°+60°=105°3、练习五第2题。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这些角。画完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课时作业一、画出两个锐角、两个钝角,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二、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的角。30°75°103°155°三、不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用折线的方法分别剪出下列度数的角来。45°90°135°180°\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十八课时:复习课教学内容复习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练习五第4~7*题。教学目标1、复习回顾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2、熟练量角和画角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回顾整理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要点,小组组长作好记录。2、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角的度量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边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边顶点记作:∠1读作:角1直角=90°锐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周角=36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学生说一说量角和画角的方法、步骤。二、巩固练习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做一做。(口答)1、填空。\n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90°的角叫()角;比90°小的角叫()角;比90°大又比180°小的角叫()角;180°的角叫()角;一个周角等于()度。(2)一个周角是()角的2倍,是()角的4倍。(3)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角的(),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角的()。(4)九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角。2、判断。(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1度的角。()(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长的程度有关系。()(3)平角是一条直线。()(4)大于90的角叫钝角。()3、把各角按要求填入方框中。50°180°90°9°175°89°95°102°锐角钝角三、指导练习1、练习五第5题。2、练习五第7*题。四、应用反馈1、用量角器画出70°、20°、95°和145°的角。2、用三角板画出120°、75°、150°和15°的角。四、课堂总结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不同的角,运用角的知识也可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课时作业341221一、看图填一填。(1)∠1=40°∠2=()(2)∠1=50°∠2=()∠3=()∠4=()二、找一找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角。\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十九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经历口算过程,体验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难点:掌握计算中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用口算卡片出示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对。10×514×2100×7130×220×334×2200×4210×32、说一说14×2和130×2的口算过程。先学生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回顾一位数二、三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14×2的口算过程是:10×2=20,4×2=8,20+8=28。130×2的口算过程是:100×2=200,30×2=60,200+60=260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多少呢?观察第45页的图画内容,学生说一说。注意千米/小时读作千米每小时。2、教学例1。(1)出示例1,指名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2)列算式:16×3160×3(3)16×3怎样口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分别指名说一说口算的过程。板书:10×3=306×3=1830+18=48还可以怎样算?\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4)同样的方法教学口算160×3。板书:100×3=30060×3=180300+180=480或16×3=48160×3=4803、归纳口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同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乘,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三、应用反馈1、口算下列各题,例1后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口算,指名汇报结果,并说一说24×3和150×6的计算过程。2、练习六第1题。3、练习六第2题。4、练习六第3题。说一说题目意思,你打算怎么买?列式算一算。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课时作业一、口算下列各题。15×3=18×2=12×5=220×4=240×3=25×4=26×2=160×6=12×6=36×2=120×4=160×5=二、口算16×417×3240×3160×5270×3160×337×354×2250×3190×324×515×4三、填一填120150380×4131928×3四、乒乓球拍38元/只,买3只要多少钱?买5只、8只呢?\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六第4~8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口算,提高计算能力。2、经历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口算。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口算题,学生口算练习。14×435×2310×332×316×514×6240×2260×2指名说一说14×4和260×2的口算过程。2、四年级共有180名学生,每人发6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本练习本?指名读题,再让学生口述算式计算。二、练习体验1、练习六第4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相互交流检查,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练习六第5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3、练习六第6题。帮老师算一算。指名读题,学生算一算或估一估,怎样才能知道100元钱够不够?方法一:24×4=9698<100方法二:因为25×4=100那么24×4<100,等等。4、练习六第7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买3棵树苗应付多少钱?16×3=48(元)(2)实际得到几棵树苗?3+1=4(棵)(3)实际平均每棵树苗多少元?48÷4=12(元)\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4)每棵树苗便宜多少元?16-12=4(元)5、练习六第8*题。找规律计算。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再思考有什么规律?可以怎样算?这两题都是求一组等差数列的和,计算时可以用“(头数+尾数)÷2×数据的个数”来计算。110+120+130+140+150=(130)×(5)220+230+240+250=(235)×(4)6、思考题。60201540301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填一填,再指导学生,先确定三个顶点上的数,再填。403010602015三、反馈练习+×3120×627×320×3+1、填空。7×2、列式计算。(1)21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2)170乘5的积是多少?3、一本精装字典26元,张老师要买3本。他带了80元钱,够吗?四、课堂总结通过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提高?课时作业一、口算下列各。12×4=280×3=150×4=140×4=29×5=34×7=65×3=190×4=440×3=二、找规律计算。(1)21+22+23+24+25+26+27+28+29(2)310+320+330+340+350+360\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一课时:笔算乘法教学内容第49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难点: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16×4=230×4=19×3=180×4=140×7=24×5=210×5=136×32=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1)出示例1,指名读题。(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指名列出算式:145×3=(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A、145接近150,而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因此145×12的积比1800少一些。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C、用笔算:(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5)议一议: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使学生明确: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2、做一做,完成例1后的“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三、巩固反馈1、笔算下列各题,练习七第1题。2、你知道吗?练习七第2题。3、先用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练习七第3题。四、课堂总结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计算中应注意什么呢?课时作业一、算一算。156234436522×13×35×24×28二、下面各题错在哪里?不对的请改正过来。157163234×34×26×24628678826471126468109919384506三、列式计算。(1)42个132的和是多少?(2)242的36倍是多少?四、每一千米公路两旁共植树648棵,两城市之间相距92千米,共植树多少棵?\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二课时:笔算乘法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七4~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重点难点重点:熟练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1、笔算下列各题。124×29=316×24=528×32=2、数学小游戏:三名同学一组,一人拿○,一个拿□放在起点,另一个同学出一道计算题,谁先算对就把自己的○或□向前移动一格。这样连续做下去,谁先回到起点算胜。二、练习体验应用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开展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1、出示练习七第4题。绿色的森林植被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制造氧气,还可以滞尘、吸出地下的水。怎样计算这个公园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大约可以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在小组中交流检查。2、数学小医师,练习七第7题。学生先观察检查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误,在小组中交流,再板演改正。3、观赏植物园,练习七第8题。出示第8题中各种观赏蔬菜,指名说一说各自的单价和卖出的盆数。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第1、2两题,并相互检查。议一议: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班上交流。4、计算火车的载客量,练习七第10题。说一说火车的车厢有哪些种类?(硬座、硬卧和软卧)\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出示第10题的表格,要求这列火车可乘载多少人,应怎样想呢?(先算出每种车厢可乘载的人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指名说一说,集体订正。5、购物计划,练习七第11题。出示第11题,指名读题,强调是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你计划购买哪种电话机呢?算一算还剩下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购买计划,然后算一算,并说一说解答的方法和步骤。6、巧算求积,练习七第12*,13*题。第12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第2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因此计算时,只需用这个相同的数字去乘第1个因数,然后将一个积扩大10倍后与另一个积相加,即可口算出结果。如:12×33=,13×3=36,360﹢36=396。)第13题,速算的方法同12题雷同,引导学生根据12题的计算方法试一试,即:121×11=1210+121=1331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进步?课时作业一、笔算下列各题。123×15364×32214×3627×23641×25335×317二、下表是电器商店部分商品一个月的销售情况。复读机电扇电灯洗衣机单价(元)18427589886数量(台)523616227(1)每种电器各卖了多少元?(2)一共收入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三、巧算下列各题。24×2215×3344×24125×11264×11232×11四、一个电影院共有1000个座位,今天第一场电影售出746张电影票,每张的价格是15元。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三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第53页例2。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经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与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10×5=210×4=200×3=20×3=130×5=240×2=2、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那在笔算时末尾有0的乘法时怎样计算呢?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中的图画。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议一议,说一说。2、我们来看看数学小精灵给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出示: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60×30106×303、160×30怎样算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可能的方法有:(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2)笔算:(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等等。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的过程:\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60×30为什么要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4800明确: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简便。4、106×30怎样算?自己试一试。讨论:在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中简的0能不能添在积的后面?5、反馈练习,第53页“做一做”。6、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相乘。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三、应用反馈1、口算,练习八第1题。2、练习八第3题。出示“神舟”四号飞船的图片,介绍其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学生计算。3、练习八第4题。学生在小组议一议,算一算,先求出大象20天吃多少食物,再比较。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课时作业一、算一算。320240370×40×30×34209×70350×23420×26二、列式计算(1)240的60倍是多少?(2)90个201相加的和是多少?三、(1)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90元,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普通自行车的5部。一辆电动车是多少元?(2)一台饮水机价格是104元,一台微波炉的价格是饮水机的3倍。王叔叔要买一台饮水机和一台微波炉,共要多少钱?\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四课时:行程问题应用题教学内容第54页例3。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概括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像特快列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出示第45页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画及时速。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小时。读作:160千米每小时,表示特快列车1小时行驶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驶106千米怎样写呢?2、出示小林步行图。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的步行速度是60米/分。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行程有关的问题,我们把这样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应用题。(板书课题:行程问题应用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例3,分别指名读题。在行程问题中,行驶所用的时间我们叫做时间,在一段时间里行驶的距离叫做路程。想一想,在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行驶的时间各是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行驶的时间是2小时,要求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2)怎样求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呢?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行驶了2小时,就有2个80千米,因此求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80×2=160(千米)。(3)第2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解答的思路。板书:225×10=2250(米)\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2、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在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中,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3、练一练。(1)练习八第5题。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这三种速度,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单位不同。(2)练习八第6题。要求小强每天大约路步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应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来求。三、巩固反馈1、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第(1)个问题,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时间呢?2、练习八第9题。想想:这段路程包括哪些部分?怎样求这段路程长大约多少千米?3、练习八第10*题。先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写一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再议一议:乘积最大的算式怎样写?520×43=22360积最大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课时作业一、笔算下列各题。408×24250×16307×35780×3047×30960×350二、李婷步行的速度大约是65米/分,她每天上学要用14分钟。李婷家离学校大约是多少米?三、国庆节小林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这辆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5千米/小时。该车第一天行驶了5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四、两座城市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一座城市驶向另一座城市,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1)去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五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探究过程,体验比较、抽象、概括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填空。(1)5扩大3倍是(),扩大6倍是(),扩大10位是()。(2)75缩小3倍是(),缩小5倍是()。(3)3200缩小10倍是(),再扩大5倍是()。2、口算。15×8=25×4=170×5=26×100=30×50=32×3200=36×20=9×800=42×400=8×600=20×300=240×5=3、引入:买一个文具盒需要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买4个文具盒呢?买6个文具盒呢?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4。6×2=126×20=1206×200=120020×4=8010×4=405×4=20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点拨。(1)在上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2)上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3)也将上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作类似比较,发现规律。(4)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依次扩大10倍、100倍,积也相应扩大10倍、10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依次缩小2倍、4倍,积也相应地缩小2倍、4倍。3、归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4、练一练:第58页“做一做”,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应用反馈1、练习九第1题。题目说了什么?第一空怎样列式?第二空怎样填?说说你的想法。2、练习九第3题。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吗?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怎样计算?3、练习九第4题。4、练习九第5题。你能概括出发现的规律吗?四、课堂总结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吗?课时作业一、根据7×40=2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4×40=21×40=49×40=28×40=35×40=7×20=二、找规律。12×13=12×65=12×26=12×78=12×39=12×91=12×52=三、下面这块长方形的绿地的长要增加到60米,宽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80平方米9米四、苹果3元/2千克,香蕉15元/3千克,李阿姨买8千克苹果和9千克香蕉,需要多少钱?\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六课时:乘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法估算。2、经历乘法的估算过程,体验估算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难点:估算时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60×40=300×20=80×90=500×30=30×50=80×60=200×20=300×60=2、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78445728023971041293、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计算不需要算出准确的结果来,而只需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这就是估算。(板书课题:乘法的估算)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如果我们组织一次秋游活动,你会考虑到哪些问题?出示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2、列出算式:49×104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你准备怎样估算?组织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交流估算方法。学生可能会这样估算:(1)49≈50104≈10050×100≈5000应准备5000元(2)49≈50104≈11050×110≈5500应准备5500元3、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发表意见,达成共识。4、议一议:在乘法估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明确:应先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相乘计算\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得到的结果即是估算的结果。5、练一练:估算下列各题。32×104≈213×29≈252×41≈通过估算,使学生掌握:估算时尽量减少误差,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因数的近似数。如30×104,可计算30×100=3000,32×104≈3000。三、应用反馈1、第60页“做一做”。全年共有多少个月?怎样估算呢?2、练习十第2题。理解题意。怎样求操场的长呢?62×252≈15000厘米=150米。3、练习十第4题。20天能飞到吗?先估算出燕鸥20天大约飞行的路程,780×20≈1600(千米),再比较1600<1700,所以20天不能飞到。4、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怎样估算这篇文章的字数?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四、课堂总结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正确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课时作业一、估算下列各题。52×9869×20342×29432×102195×2939×105二、列式计算。(1)一个因数是52,另一个因数是91。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2)72个581的和大约是多少?三、大众商店3月1日的营业额是890元。估算一下,这个商店3月份的营业额大约是多少?\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十七课时:回顾练习教学内容整理回顾本单元知识,练习十第7~12*题。教学目标1、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小组长做好记录。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1、两位数乘三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l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末位同个位对齐。l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同另一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l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3)估算乘法:先求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相乘。2、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二、练习应用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十第7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练习十第8题。\n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独立练习,并用计算器检验。3、练习十第9题。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4、练习十第11题。怎样求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列式400×30=12000(千克)5、练习十第12*题。试一试,怎样填?先根据□□□×6=1218,算出三位数是203,再确定两位数的十位上可以分别填1、2、3、4。小组中共同完成,交流不同的填法。三、活动与探究课题:小小采购员内容:为班级联欢会购买物品。目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民合作的意识。过程:召开班级联欢会,先召开班,拟订购买计划,再到市场调查需购买物品的单价,再算一算一共要用多少钱?四、课堂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今后学习更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准确的计算。课时作业一、估算下面各题。89×102139×38107×42二、根据6×80=480,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12×80=24×80=6×40=18×80=36×80=6×20=三、一所小学从银行取出现金10000元。如果每天按支出430元计算,这些钱够22天用吗?四、先找规律,再把表填完整。因数6060603015525因数7142828282828积\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二十八课时:垂直与平行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例1。教学目标1、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2、经历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难点: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描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将两根小棒随意丢在讲台上。提问:想一想这两根小棒落在讲台上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你能把这些图形画出来吗?2、引导学生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二、探究新知1、参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情况。2、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3、讨论探究(1)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按以下几种情况来分类:(2)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的两种情况。4、构建新知。\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平行线的概念。(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如电线、窗子、栅栏、轨道等。(3)在同一平行内相交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角会怎样?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4)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垂线。三、应用反馈1、用一张纸,你能在纸上折出平行线和垂线吗?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折一折,小组交流,展示。2、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摆一摆,观察发现,在小组交流。(1)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平行,那么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2)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垂直,那么这两根小棒也互相平行。3、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垂足在哪里?让学生说一说,并上台指一指。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下面各组直线,把互相平等的描成红色,互相垂直的描成蓝色。二、在下面的图形中,把每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描上不同的颜色。三、折一折(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二十九课时: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教学内容第66~67页例2、例3。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2、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掌握长方形的画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什么叫平行线?什么叫垂线?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线。3、怎样画平行线和垂线呢?(板书课题: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二、探究新知1、议一议:在三角板和直尺上你能找到垂线和平行线吗?分别指名用三角板和直尺指一指,说一说。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帮助我们画出垂线。2、教学画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说一说:用三角尺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演示画法,学生观察,再学生动手画一画。引导归纳画法和步骤: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独立试着画,并在小组交流。归纳画法步骤,指名说一说。(3)点到直线的距离。把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起来,得到一些线段,量量看,哪条最短?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3、画平行线。(1)怎样用直尺和三角板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呢?演示画法。引导学生归纳画法: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然后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通过已知点。最后沿着这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学生独立画一次。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4、出示两条平行线,分另从这两条平行线上选取几个点向另一条画垂直的线段。量量看,你有什么发现?结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应用反馈动手画一画。1、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过这一点画直线的垂线。2、在直线外任取一点,过这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3、在直线外任取一点,过这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组织学生在纸上分别画一画,并在小组中交流画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课时作业一、想一想,选一选。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互相交叉2、在长方形中,每组对边()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互相交叉二、画一画1、过A点画出直线的垂线。AA2、过A点画直线的平行线。AA\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三十课时:长方形的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3第(3)题,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2、经历长方形的画图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若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个长方形。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哪些线段是相互垂直的?组织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板书课题:长方形的画法。二、探究新知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3、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垂直的2厘米线段。(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4、学生根据演示,完成作图。\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学生独立画图,个别辅导,相互交流画法。三、反馈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2、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练习十一第5题。议一议,说说你的想法。3、怎样修路最近呢?练习十一第6题。小组讨论,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4、练习十一第7题。先观察对角线,说说自己的发现,结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相等。5、用量角器和直尺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练习十一第8题。6、阅读第69页:你知道吗?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分别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二、下图中,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哪些线段是相互垂直的?三、下图中你能找出几组平行线和垂线,照样子写一写FHGABEDC如:AB平行HC记作:AB∥HCAH垂直HC记作:AH⊥HC\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三十一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0~7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以及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定义、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一、画一画,分一分1、以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那么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板书:四边形3、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并标出你知道的图形的名称。学生在白纸上画四边形,并交流,汇报展示。4、同学们画的四边形有以下几类5、如果要对以上的不同四边形进行分类,你想按怎样的标准分?可以分成几类?怎样分?引导:如果按照四边形边的平行特点可以怎样分类呢?6、揭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7、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8、讲解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二、做一做,想一想1、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组织学生和硬纸条和图钉动手做一做。2、归纳结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3、介绍平行四边形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铁栅门的开关过程。\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画一画,认一认1、根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在白纸上分别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议一议,说一说画的步骤。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画一条垂线,再从梯形平行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画一条垂线。教师示范,学生画一画。3、认识各部分名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底。梯形中,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较短的平行边叫上底,较长的平行边叫下底,上底到下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及第73页练习十一第1、2两题。课时作业一、画出下面图形的高,并指出它的底。二、判断题。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两个安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4、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三、在下图中分别画一条线段,把它们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三十二课时:回顾练习教学内容整理本单元知识要点,练习十二有关习题。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知识整理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的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难点:总结归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分小组汇报,展示。评价。2、引导共同回顾:(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相交平行在同一平面里相交成直角垂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二第5题。(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几种画法?(2)如果再换一个梯形呢?2、练习十二第6题。拿出七巧板按要求拼出各种图形,看谁拼得多,拼得快。3、练习十二第8题。\n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什么叫对称图形,这8个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对称图形吗?梯形呢?等腰梯形呢?4、练习十二第9题,两人合作把第75页的表格填一填。算出每个图形中4个角的和,你发现了什么?再任画一个四边形验证一下。5、练习十二第10题。你能画出平行四边形不同的高吗?梯形的高都是一样的吗?6、练习十二第11题。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说出你的结论。7、练习十二第12*题。同桌互相说一说,看你能找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巩固反馈1、判断。(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在梯形中,每组对边的长一定不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互相垂直。()2、过点A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并指出相应的底。DACB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知道了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课时作业一、下面图形中有个大小不同的梯形。二、下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A=70°,∠B=,∠C=,∠D=。DCBA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一个角是60°。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三十三课时:口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2、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20×3=60÷4=30×9=270÷3=39÷6=84÷6=31÷3=72÷4=26÷5=54÷3=43÷6=75÷5=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板书课题:口算除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第(1)题。出示第(1)题: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多少个20。(2)指名列算式:80÷20=(个)(板书)(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可能会以以下几种算法:A.20×4=8080÷20=4B.8÷2=480÷20=4教师完成解答。2、想一想:83÷20≈80÷19≈\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组织学生在小组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2)以上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3、“做一做”第79页上的练习题。注意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中交流检查。4、教学例1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5、完成第79页下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三、应用反馈1、口算下列各题。练习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十三第2题。指名读题,说一说解答的方法,并口算出结果。3、练习十三第3题。“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4、练习十三第4题。指三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5、练习十三第5题。四、课堂总结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时作业一、算一算。60÷30=160÷80=250÷50=560÷70=62÷30≈160÷79≈249÷50≈560÷69≈60÷29≈159÷80≈251÷51≈563÷70≈二、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你学过的除法算式,并写出结果。6064120123236240268302040827060÷20=364÷20≈3三、四年级265人去春游,每辆车限坐40人,需要派几辆车?四、篮球19元/个,羽毛球拍31元/只,100元钱买一件商品,大约能买几个?\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三十四课时:笔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例2。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提高计算能力。2、经历除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难点:确定商的位置。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32÷10≈40÷20≈90÷30≈152÷30≈78÷20≈150÷50≈241÷30≈360÷60≈2、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怎样算呢?(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第(1)题。(1)出示例2第(1)题,说一说图画上的内容。(2)读题理解题意。列式:92÷30=(3)你准备怎样计算?说一说A.口算:92≈90,92÷30≈3,可以分给3个班。B.笔算:33092商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902笔算时余下的2表示什么?2、练一练,完成第81页“做一做”。指四名同学板演,余者练习,全班集体订正。3、教学例2第(2)题。(1)出示例2第(2)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列式:140÷30=(3)你会笔算吗?试一试。指一名学生板演试算,其余试算练习。430140讨论:为什么商4?120因为30×4=120<140,30×5=150>140。20所以应该商4。商应写在哪里?为什么?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4)议一议:余下的数能比30大吗?余下的数比30大,说明没有尽可能地把书分完。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5)练一练,第83页“做一做”第1、2题。三、应用反馈1、数学小医师。练习十四第2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指名说一说。第一题的余数比除数大,商小了。第二题的商写错了位置,应写在个位上,余下的数是20。第三题的商应写在个位上。2、练习十四第5*题。指名说一说题意。怎样列式呢?学生算一算,小组交流。四、课堂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些什么?课时作业一、算一算。3090503124013060420二、有102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还乘几个气球?三、(1)有150瓶果汁,每次运走50瓶,几次可以运完?(2)有148瓶果汁,每次运走50瓶,几次可以运完?\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三十五课时:试商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例2、例3。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难点:怎样更准确地试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60×()<26280×()<45340×()<24550×()<32470×()<16530×()<2822、说说商是几。20915032630280806423、提问: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你认为哪一个步骤比较困难。(板书课题:试商)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例3的插图,指名说一说图画上的内容。(2)出示第(1)题:一本《作文先》多少元?列式:84÷21=(3)怎样笔算呢?组织学生独立试算,并在小组交流试商的方法。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0)42184把21看作20试商。840为什么把21看作20试商?(因为21接近20,看作整十数试商比较简便)(4)练一练:第8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检查。\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5)练一练:第84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板演。2、教学例3。(1)出示例3: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指名读题,理解题意。(2)列式并试算。140÷26=(25)52626140验算×513013010+1014026比较接近25,把它看作25来试商。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加余数看是否得到被除数。(3)练一练:第8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算一算,说说试商过程。三、应用反馈1、练习十五第2题。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2、练习十五第3题。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学生检查错误,相互交流,然后改正过来。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选择下列试商情况的正确判断,在后面画“√”。(1)6(2)9(3)5(4)874575121025329924231A.商大子()A.商大子()A.商大子()A.商大子()B.商正好()B.商正好()B.商正好()B.商正好()C.商小了()C.商小了()C.商小了()C.商小了()二、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圈中的数,在它的后面画“√”。198÷24155÷35302÷46142÷3264162÷18297÷46281÷69118÷38\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三十六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6~12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除法中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2、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难点: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12450×()<45125×()<17640×()<23220×()<11515×()<682.算一算。473253928763406362383.引入:运用除法计算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练习课)二、练习讲解练习十五第6~12题1.第6题。(1)出示第6题,分别指名读题。(2)想一想: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独立解答。第(1)题:160÷18=8(箱)……16(千克)第(2)题:18×8+16=160(千克)(3)讨论:这两问题中的情意相同,但条件和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不同。2.第7题。出示题目,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在交流信息中理解题意。怎样解决问题呢?学生独立练习。3.第8题。要求可以放满几块展板,也就是就什么?(求336里面有多少个48,用除法计算),336÷48=7(块)\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4.第10题。同学们到邮局寄过特快专递吗?出示第10题,说一说图画上的内容、信息。列式:132÷22=6(个)5.第11题。学生独立解答,在小组中交流检查。6.第12题。(1)出示图画内容,提示价格表。你认为怎样买便宜?(49元买两件便宜些)(2)要求最多可以买多少件?应选用哪种购买方法。(3)余下的38元钱还能买吗?[还可以买一件29元,剩下38-29=9(元)](4)一共买了多少件呢?3×2+1=7(件)三、应用反馈1.下面是“天天鲜”水果店进货记录单。品种每箱重量(千克)总重量(千克)芒果28140荔枝32192杨桃191332.算一算,哪种水果进的箱数量最多?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算一算。189÷23396÷45160÷32二、在“走进社区”活动中,四年级学生拍了118张照片。如果每块展板贴15张照片,可以贴满几块展板?还余几张照片?三、一个小型养鸡场只有98只鸡,平均每层放20只鸡,需要几层的架子才能放下?四、裤子有25元/条和42元/条两种,有242元钱,最多分别可以买几条?还剩多少钱?第三十七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4。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2、经历笔算和归纳方法的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难点:确定商是几位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1)下面()里最大能填几?32×()<15441×()<20264×()<18672×()<275(2)算一算。128÷32=768÷4=158÷31=768÷8=2.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回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呢?(板书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引入:出示第89页的主题图。说一说图画上的内容,学校开展环保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二、探究新知在环保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1.教学例4。(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列出算式。576÷18=(组)930÷31=(节)(2)引导学生笔算。32185765436360A.576÷18时,先算18除什么数?(18先除57个十,商几个十)板书:a.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b.余下的数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c.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B.930÷31怎样笔算呢?30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1930930使学生明确:个位上不管是几都不够除,因此应在个位上补0占位。2.练一练。每人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同桌交换做一做。3、归纳总结计算法则。(1)你能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吗?(2)议一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不同点:试商的时候一个是试前一位,一个是试前两位)三、反馈练习1.练习十六第1题。观察试商的情况,看是否合适,再作调整。2.练习十六第2题。各题的商应是几位数?你是怎么知道的?3.练习十六第3题。怎样求平均每人收集的件数?把表格填完整。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吗?课时作业一.不用竖式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17136265843637063762二.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在方框里填上商。126414162288144312720168÷24=÷24=三.学校开展“保护环境,人人行动”活动,四(1)班收集废易拉罐134,四(2)班收集了67个。四(1)班收集的是四(2)班的几倍?第三十八课时:练习课\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第7~13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与技巧。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熟练笔算的方法和技巧。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14126239632640222423.希望小学共有936位同学,他们去看电影时正好坐满了26排,电影院每排可以坐多少人?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六第7题。(1)出示表格,提问,怎样求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请把表格填完整。2.练习十六第8题。(1)买化肥总共用了多少钱?(2)平均每袋的价钱是多少?3.练习十六第10题。(1)栽的杨树是松树的多少倍?你会列式吗?(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一试。4.练习十六第11题。(1)方框里填什么样的数,才能满足商的位数要求?(2)说说你的方法和窍门。5.练习十六第12题。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出算式的意义。180÷5÷4180÷(5×4)6.练习十六第13题。先估算出结果,再用计算器算出准确的商。\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巩固练习1.不同竖式计算,判断后连一连。16112254753228845540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574566331571781586961565723642083801335891712.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在方框里填上商。÷19=÷26=3.下面□里能填哪些数?商是一位数□37÷42□29÷85商是两位数□46÷37□03÷59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课时作业一.不计算,先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17136544261531220243二.计算下面各题。338÷13516÷43399÷21768÷64214÷16三.按要求在方框里填上一个适当的数字,再计算。商是一位数□25÷38□96÷82商是两位数□76÷27□04÷64四.学校小操场的总面积是672平方米,如果每12平方米需铺一箱彩砖。铺满小操场总共需要多少箱彩砖?第三十九课时:商的变化规律\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2.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重点难点重点: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难点: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1.填写下表。原数扩大5倍扩大5倍扩大10倍60原数缩小2倍缩小5倍缩小10倍602.口答。(1)50本练习本,分给1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2)200本练习本,分给4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3)500本练习本,分给10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从这三道题,你发现了什么?从算式看,被除数、除数虽然改变了,商却没有变,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5。(1)计算出来,并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220241616032022040100105200÷=÷8=(2)提问:左边一组题中,上面的算式与中间的算式比较,被除数变没变?除数呢?商有什么变化?中间的算式和下面的算式比较,你又有什么发现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你的发现吗?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2.出示表格。被除数141402805605600\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2204080800商(1)先把表格填完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而发现规律。(2)你能说出其中规律吗?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3)利用规律计算举例。6400÷400三、巩固反馈1.填空。(1)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2)除数缩小5倍,被除数不变,那么商()。(3)两个数相除商是12,如果被除数、除数都缩小3倍,商是()。2.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口算。350÷102600÷1007200÷8001800÷90042000÷2000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课时作业一.说说下面各组题的商是否相同?为什么?(1)49÷7(2)10400÷800(3)24÷6(4)3400÷1700490÷70104÷8120÷30340÷1704900÷7001040÷80720÷18034÷17二.一个工程队修一条长11200米的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实际每天多修80米。那么能比原计划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务?三.选数组成除法算式。240124200□÷□=4□÷□=2040870150034601550□÷□=100□÷□=60第四十课时:整理和复习\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本单元知识要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全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整理回顾知识要点。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请大家先看一看教材,再在小组中说一说,并用表格或结构图的形式归纳一下本单元的知识。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小组交流,归纳整理,然后小组汇报。2.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本组的整理成果。3.组织学生评议:你认为哪个组整理得好?说说你的理由。4.引导各组继续完善各自的整理成果,进一步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二、知识应用1.第96页第1题。(1)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获取信息。(2)在小组中合作将表格填完整。注意:平均每户用水量总计要求通过估算求出。(3)已知第二单元共交水费400元,你能算出全楼应交水费多少元吗?学生独立算一算。(4)交流: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解决时用到的计算方法。2.第96页第2题。(1)议一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你有什么依据?(2)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些。三、巩固练习1.数学游戏。\n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规则:两名同学各自从数字卡片中取出一张数字卡,然后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组成一道除法算式,并共同算一算。2.练习十八第5题。让学生先估算一下第(1)(2)两题,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提出数学问题,共同解决。3.练习十八第6题。想一想:要求需要准备多少钱,应怎样思考?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解决的思路。(先求出一只羊用了多少钱,再算一算5只羊需要多少钱)四、课堂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要正确地运用计算方法,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时作业一.直接写出得数。26÷2=55÷5=280÷40=85÷5=640÷80=81÷3=360÷90=96÷4=78÷6=二.回答下面的问题。1.被除数乘10,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2.除数除以3,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3.36÷9=4,72÷18得几?144÷36呢?三.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四.估一估,每组算式中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圆圈里的数,在后面打“√”。15927418÷12256÷32352÷22338÷13231÷11576÷16\n第六单元统计第六单元统计第四十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第99页例1。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2.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秘式统计图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调查:本班同学对水果的喜好情况(苹果、橘子、香蕉、葡萄),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3.说一说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A、画纵轴和横轴;B、定刻度;C、写类别,画直条。)4.如果要在统计图上分别表示出喜欢这几类水果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呢?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1)。二、探究新知1.重新调查:把喜欢每种水果的男、女生人数分别记录在统计表中。水果种类苹果橘子香蕉葡萄学生人数男女2.怎样将男、女生人数绘制在一张条形统计图上呢?讨论。3.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学生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直条来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第99页例1,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展示部分同学绘制的统计图,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n第六单元统计(1)不同的数据要用不同的直条表示,并标明图例于右上角。(2)直条的高度与相应的刻度对齐,将数据标于直条之上。5.根据统计图回答第100页的问题。先指名回答再小组交流。三、应用反馈1.完成第101页“做一做”的统计图绘制。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交流。回答后面的问题。2.练习十九第2题:我来当经理。(1)先让学生完成统计图的绘制。(2)交流从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3)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该怎样进货?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生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某校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品”情况调查表。性别膨化食品冰激凌果冻洋快餐男生12202430女生3028228某校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品”统计图单位/人男生30女生252015105膨化食品冰激凌果冻洋快餐食物名称(1)请你将统计图补充完整。(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二、选择一件你喜欢且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调查,制成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n第六单元统计第四十二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2)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例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了解统计图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难点:能发现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统计图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数据信息。并能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发现问题。条形统计图有很多种形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2)。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统计表。(1)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发现了哪些信息?(2)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组织学生把第105页的统计图补充完整。(1)先在小组中说一说:怎样画直条呢?(2)再动手绘制。(3)说一说与前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A、横轴与纵轴上的内容交换了位置。B、直条是横着画的,数据写在直条的右边。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根据统计图议一议,说一说,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三、应用反馈1.完成第106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n第六单元统计环保教育。2.练习二十第3题。(1)完成统计图。(2)回答后面的问题。(3)针对两种邮件数量的变化趋势,谈谈你的看法。四、课堂总结我们不仅要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还要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时作业一、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电脑打字速度情况如下图。1分钟打字的个数/个女生男生30以上20~30(不含30)10~20(不含20)10以下(不含10)051015202530354045人数/人(1)1分钟打字个数在30个以上的共有多少人?(2)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n第六单元统计第四十三课时:你寄过贺卡吗?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1页。教学目标1.了解贺卡的制作材料和回收废纸的有关数据,养成节约用纸,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调查、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难点:从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好的建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各种各样美丽的贺卡。你寄过贺卡吗?你向哪些人寄过贺卡?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在班上进行交流。2.你知道贺卡怎么制作的吗?它需要多少原材料呢?出示阅读材料:(1)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3棵3米高的树。(2)根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部门的调查,该市每年圣诞节到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3)读完这些阅读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想法?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二、调查研究节约用纸,拯救树木,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让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吧。1.各小组收集、整理本小组个人及家庭去年收到贺卡的数量,填写下表。成员总计个人家庭2.计算全班同学去年一共收到多少张贺卡?并估算全校所有学生共收到贺卡多少张?所有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棵大树?\n第六单元统计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估算。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会想到要节约用纸、拯救树木、保护环境等。三、拓展延伸1.节约用纸要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准备怎样做呢?学生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建议。学生可能会想到:(1)开展节约用纸、拯救树木的宣传活动;(2)用旧的挂历、杂志、报纸做环保贺卡;(3)纸要双面写;(4)节日问候可以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5)废纸、旧报纸要回收再利用。等2.你打算今后怎样做?让学生说一说。四、课堂总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共建环保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责任。\n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四十四课时:烙饼问题和沏茶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12-113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两种问题中合理安排的方法,体会提高效率解决问题的策略。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对两种问题的探究。难点: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两段生活情境:1.早晨,妈妈为家人准备早点,在厨房里烙饼。2.中午,李阿姨到小明家里做客,妈妈叫小明帮助烧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或经历这样的事情,在完成这些事情时怎样才能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两个问题。二、学习新知问题一:烙饼问题。1.展示第112页中的问题情境。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2.组织讨论交流。安排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再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案:(1)烙一张饼要6分钟,烙3张饼要18分钟。(2)可以先烙两张用6分钟,再烙一张用6分钟,先用12分钟。还可以怎样烙?引导学生思考:要尽快地吃上饼,每次能烙两张饼,能不能保证锅里总有两张饼在烙呢?应怎样安排?3.归纳最佳方案:(1)放两块饼烙3分钟;(2)将一块饼翻面,取出另一块,同时放入第三块饼,再烙3分钟;(3)取出烙好的那块饼,再放进先取出的那块饼,同时将锅里\n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另一块饼翻面,再烙3分钟。这样只9分钟就烙好了3块饼。4.如果要烙4块饼、5块饼、6块饼呢?根据刚才的方法小组操作试验。你发现了什么?记录学生操作的结论:4块12分钟,5块15分钟,6块18分钟…问题二:沏茶问题。1.出示第113页中的问题情境。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2.组织讨论交流,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3.根据学生汇报,用流程图记录做事情的过程。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用11分钟。洗茶杯找茶叶三、应用反馈第114页“做一做”。第1题。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2.汇报各小组的安排顺序。第2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第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星期天吃过早饭,豆豆的妈妈要做几件事,请你帮好安排做事的顺序。刷碗整理厨房约20分钟烧一壶开水沏茶约15分钟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被罩约1分钟手洗豆豆的衣服约20分钟把豆豆的衣服放入洗衣机中漂洗甩干约30分钟妈妈做完这些事情,最小要用()分钟。二、游乐场上有一个场地射箭,一个场地骑车,射箭、骑车一次都需用时4分钟,有3位小朋友来游玩,如果3个人两种游戏都玩到,最少需要用时多少分钟呢?\n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四十五课时:卸货与田忌赛马教学内容教材第115-116页例3、例4。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卸货问题,掌握合理安排的方法。2.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合理安排顺序的方法。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第115页例3的图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同时要完成几件事情的问题,合理安排做事的顺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有时还是取胜的好办法。二、探究问题1.问题一:卸货问题。(1)出示例题3的问题。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顺序?(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各小组汇报各自的解决方案。比一比,哪个小组使货船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你们从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总结:要使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先安排需时少的事情来做。(4)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完成第115页“做一做”。2.问题二:田忌赛马。(1)同学们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口述田忌赛马的故事。(2)讨论: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用表格得出田忌取胜的秘密:齐五田忌本场胜者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王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第三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n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提问设疑。(1)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取胜的办法呢?(2)田忌到底有多少种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呢?结果是怎样的呢?4.讨论交流,汇报。田忌共有6种应对策略。齐五上中下结果田忌上中下0:3上下中1:2中上下1:2中下上1:2下上中2:1下中上1:2结论:这种策略是田忌能取胜的唯一办法,在体育比赛中有独特的作用。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课时作业一、王老师帮三位同学小冬、小林和小强辅导作业,辅导小冬需10分钟,辅导小林需5分钟,辅导小强需15分钟。怎样安排才能使三名同学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二、四(1)班和四(2)班比赛打乒乓球,每班选出打乒乓球最好的5名同学参赛,共打5场,5盘3胜。假如你是四(1)班的同学,你将怎样安排本班的5名选手出场比赛,才有可能打赢比赛。\n第八单元总复习第八单元总复习第四十六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17页1-4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数位的顺序,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2.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难点:数中间有0的读写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本学期中,我们对多位数有哪些认识呢?让学生翻阅第一单元教材,回顾多位数的认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进行整理(提示:可采用结构图或表格式进行归纳整理)2.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归纳整理,说一说对多位数的认识。(主要说说读写法)3.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亿级万级个级(1)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复习应用1.读出下列各数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分别指名板演,集体订正。\n第八单元总复习2.写出下列各数。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3.复习多位数的改写。(1)怎样把一个数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2)组织完成第117页第3题。4.“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弄清什么是尾数?什么是尾数的最高位?举例讲解(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尾数最高位上是0、1、2、3、4的就直接舍去改写成0。尾数最高位上是5、6、7、8、9的就舍去改写成0后,还向前一位进一。(3)完成第118页第4题。三、综合训练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检查。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四、课堂总结关于多位数的读写法你还有什么问题?课时作业一、读出下面各数。234567890476050068720300006二、写出下面各数。五十三万八千六百六十六写作:七十亿零三十二万零二写作:八亿零四万写作:三、求近似数。40036000≈3100724≈(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293000000≈1906366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四、用5,2,7,9和3个0这七个数,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数。1.最小的七位数。2.最大的七位数。3.只读出一个零的数。4.约等于579万的数。\n第八单元总复习第四十七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第5-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计算。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口算下面各题。24×4=230×4=18×3=7×50=54÷3=540÷3=60÷30=250÷50=2.笔算下列各题。116×28816÷51指名板演,订正。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1)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2)计算除法注意试商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练一练:笔算下列各题:240×38665÷25952÷28207×40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或商。15×39=585792÷24=33150×39=396÷12=15×390=1184÷48=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5.估算,第119页第9题。(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2)列算式:310×19求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怎样算?(3)估算应注意什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估算。\n第八单元总复习(4)估算下面各题。294×3789×45392÷96.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第119页第10题。读题,理解题意。讨论:怎样求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思路。路程÷时间=速度174÷3=58(千米/时)速度×时间=路程58×12=696(千米)二、应用实践练习二十一第3-8题。1.第3题。组织学生练习,小组交流检查。2.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说说验算方法。3.第5题。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样算的?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用估算进行验算。课时作业一、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5×2=540÷9=350-200=63-44=95÷19=450÷50=520÷4=8×50=480+90=13×30=150×6=36+57=77×7=84÷42=11×90=400×8=40×60=75÷15=84÷21=735-700=二、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5916÷293406÷166480÷1528×45402×21347×36三、打字员小李2小时打字8560个。照这样的速度,她工作5小时大约能打多少个字?四、列式计算。(1)3440是43的多少倍?(2)27的56倍是多少?(3)被除数是2212,除数是14,商是多少?\n第八单元总复习第四十八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第11、12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和平行线。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关于图形的知识。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二、四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交流。(2)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汇报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2.教材引导学生归纳整理。(1)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线段(2)角。1边顶点边记作:∠1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垂直与平行。垂直平行梯形(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n第八单元总复习二、练习指导1.把下列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15°38°91°89°178°63°115°138°19°179°128°75°锐角钝角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4321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列度数的角。你会画吗?15°75°105°150°4、在()里加上合适的条件,使图形转化为下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梯形()直角梯表()等腰梯形三、练习应用1.第119页第12题。小组议一议,汇报,订正。2.练习二十一第9题。独立画角,再测量检查。3.练习二十一第10、11题。4.练习二十一第12题。四、课堂总结学习空间与图形,要善于观察、动手操作。课时作业一、分别画一个10°,50°,80°,100°,160°的角。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AA三、看图填空。1已知∠1=50°,那么2∠2=(),∠3=(),∠4=()。34\n第八单元总复习第四十九课时: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难点:根据统计数据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进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二、复习回顾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一种统计方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2.出示第120页第13题。育民小学各年级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图33男生2510535人数/人32302525女生2219201110154523一二三四五六年级(1)统计图上有些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相互说一说。\n第八单元总复习指名汇报,让学生分别说:横轴、纵轴、计数格,每格代表几人,年级、直条、各种直条代表什么,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人数等。(2)怎样绘制统计图呢?A、画纵轴和横轴。B、确定每一格代表几个单位。C、画图例和直条,标明数据。(3)议一议第13题后的问题。A、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哪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最多?B、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根据统计图议一议,说一说。三、复习应用练习二十一第13题。1.说一说统计表中反映了哪些数据信息?2.让学生独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3.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4.回答后面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5.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横式)课时作业16中心小学各年级获纪律、卫生红旗的面数如下图:14121086421191081512纪律卫生红旗数/面141513107一二三四五六年级(1)()年级获纪律红旗最多,是()面;()年级获卫生红旗最多,是()面;()年级获红旗总数最多,是()面;()年级获红旗最少,是()面。(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