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2019-2020年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问: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n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2)出示表格,并填完整。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3………………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出示: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503314561.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2.交流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n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2.小结: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生讨论,再指名说)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二.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指名口述分的过程。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问:为什么有余数?2.完成2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3)比一比:14÷4=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n师小结。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四.作业设计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0÷2=510÷3=3……1(根)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n一.复习1.笔算:6÷3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2.分一分,说一说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1.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指名列式:7÷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2.小结: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问:为什么要用“最多”?\n3.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7÷5时,可以想17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7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7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1.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7÷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生思考、汇报)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板书,生齐读)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第(1)题: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2)生填写竖式。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第(2)题: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2.完成第2题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3.完成3题。读一读填空。根据这个想法列出完整的竖式。3.完成4题。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n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找到商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6,8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揭题1.口算7×79×621÷33×424÷812÷235÷74×76×948÷818÷256÷7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3.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1)出示题目,生弄清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2.完成练习一第2题。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3.完成第5题。\n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3)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4.完成第6题。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2)反馈。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完成第8题。1)生口答商是几。2)分组计算检验。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四.作业设计练习一第3、4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练习一第7~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2.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2×363÷92×856÷8\n7×46×436÷45×628÷712÷63×935÷52.口答:15里面最多有()个4。53里面最多有()个7。44里面最多有()个8。33里面最多有()个6。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63÷967÷940÷847÷8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反馈,说说计算过程。3)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每组中的第一题没有余数,第二题就有余数?2.完成练习一第9题。1)明确要求,先口答商及理由。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完成练习一第10题。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确定是多少呢?3)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做练习一第2题.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n1.完成练习一第11题。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生独立完成。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完成练习一第12、13题。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一第14题。1)学生了解图意。2)学生独立完成。3.完成练习一第15题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反馈。四.全课小结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五.作业完成练习一第7题教学反思:\n第二单元认数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材先安排教整百数,再教几百几十,最后教几百几十几,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应该要密切联系生活: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学习用学具表示千以内数,使学生准确、直观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眼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难点: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数、写数。教学课时:八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教学内容:课本第8~1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模型图\n教学过程:一.认数1.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2365962.数百以内数。(出示方块图)1)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0。2)一十一十的数,从10数到100。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呢?(板书)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块?3.教学例题。1)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就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2)师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问:九百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二.写、读整百数:1.计数器拨珠。1)出示计数器,指名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学生动手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4)练习:拨出200、600、1000。2.写数。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上拨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4,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都没有,就写0。学生练习,问:十位和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300、600、700、9003)在百位上再添一百,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写?3.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后,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n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指名汇报)1)完成第2题。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看到这些数的。(指名说,要举例)2)完成第3题。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1.出示小猴图,指名说图意。1)列算式。2)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好的方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练习。2)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四.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几百几十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9题教学要求: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教学过程:\n一.复习1.数数。1)一个一个的数,从63数到100。2)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2.口答。100里面有多少个十?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认识几百几千)二.教学几百几十数的认、读、写1.出示例题图。1)指名学生完整说图意。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表示多少?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合起来是多少?百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写数时注意,百位上有几颗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有几颗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在十位上写0占位。(板书:450)2.练习:根据计数器表示,写出相应的数,并读一读。320、750、480、9903.教学试一试。1)在计数器上拨出370。指名学生说370的组成。2)一十一十的数,从370数到430,数到390时,问:十位上再拨这一颗是几颗?也就是多少?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后,百位上是几?390再添上一个十是多少?390再在十位上拨一颗,要数多少?3)学生继续数。生边拨珠边数,再数一遍。4)问:一十一十的数,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生独立完成,反馈。指名说说是怎样想到990后面是1000的?5)把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n4.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三.教学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出示邮票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2)学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说计算结果及思路。3)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学生计算并说出思路。2.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口算后,比一比每组4道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四.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读题。2)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2.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3.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几百几十,你能说说怎么读写吗?板书设计:认识几百几十450百十个300+2020+300教学反思:\n第三课时认识几百几十几教学内容:课本第14~16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1)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2)一十一十的数,从830数到1000。2.根据计数器上的拨珠,写数并说说他们的组成。480、620、790、910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千以内的数。(板书:认识几百几十几)二.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1.出示例题方块图。1)指名学生完整的说图意。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n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问:现在增加了多少?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指名完整的说四百五十的组成。1)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应该怎样写呢?(指名生说)有几个百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某一个数位上一个都没有,怎么办?2.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拨珠,其他人根据拨的情况写出这个数,并说说数的组成。3.教学试一试。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它的组成。2)一个一个的数,从597数到612。(学生自己边拨边读,遇到问题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4)小结: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5)生把要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法。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完成。2)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3)讨论:从练习中你知道了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指名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2)指名结合照片说一句话。3)在身边找一找,说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生独立完成,说说在写数时要注意什么?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n1)指名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数,再想想每组有什么规律。2)生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认识几百几十几四百五十三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认数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7~19页、练习二第1~9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更好的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n一.揭题1.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练习。(板书课题)二.千以内数的组成练习1.数数。1)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问:一百里有几个十?一百一百的数,从一百数到一千。问:一千里有几个百?2)一个一个的数,从487数到503。3)一十一十的数,从260数到320。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三.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1.说说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2.完成练习二第3题。1)同桌交换练习。2)指名说说读一个数时应该注意什么?3.读下面各数,说说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303、30、33、330问: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3在十位上读作什么?3在个位上呢?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完成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比一比:在组中的上、下两个数,在读数时有什么不同?在写数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完成第5题。1)学生练习。2)交流反馈。四.简单计算的练习1.口算200+30400+9070+900230-200490-90970-900\n2.完成第6题。五.综合练习1.完成第7、8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反馈。2.完成第9题。1)根据图意,请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指名提问,其他人回答。六.全课小结教学反思:\n第五课时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要求: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比大小:67和5723和329和10指名比较,说说为什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上大的数就大,一位数总比两位数小。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436、288、52、1000、9983.揭题:今天我们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较数的大小)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图意。2)问:你认为哪种树多?为什么?所以,比哪种树多就是比哪个数大。\n3)那么,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小结:312和285都是三位数,在比较大小时可以先从百位比起,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也可以把312看作300多,285看成200多,所以312比285大,用大于号连接这两个书。(板书:312>285)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生自读题目。问: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让我们比什么?你觉得该怎样比?(生讨论)2)指名回答比较的方法。小结:两个数都是两百多,就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哪个数大,那么那个数就大。(板书:279<285)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看图,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生独立完成)2)组织学生交流。问:803和308为什么不相等?999为什么比1000小?2.完成第2题。1)生独立完成。2)小组活动:一人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问: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比603少很多是什么意思?2)学生在合适的一栏打勾。指名说说选择的理由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图,学生观察,理解图意。\n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题目要找和多少差不多的距离?2)学生独立完成,说说理由。3)问:你觉得445米和700米相比,怎样?引导学生说出:445米比700米近得多。问:那么,950米比700米怎样呢?引导说出:950米比700米远得多。4)问:通过比较,你觉得“远得多、近得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与700米相比,远一些的距离吗?近一些的呢?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3)想一想:能不能用“快一些、快得多”的语言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小结:其实“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与某一个数来说的,不是绝对的。四.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怎样比大小吗?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312>285279<285教学反思:\n第六课时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练习三第1~9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323769561936问:他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么样?比100呢?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n207○307657○269900○10001)分别请学生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2)指名说:你觉得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比较呢?一.综合练习1.完成第1题。第(1)题:你是怎样想的?(三位数中最小的,必须每一位尽量小那就是0,但是最高位不能是0那就是1了,所以是100。三位数中最大的,必须每一位尽量大那就是9,所以是999。)第(2)题:十位都是5的三位数,该怎样比大小呢?(先比最高位的百位,哪个数的百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的个位大那个数就大)还要比十位吗?为什么?(不用了,因为都是5,一样大了)第(3)题:百位都是5的三位数,该怎样比大小呢?(直接比十位,哪个数的十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的个位大那个数就大)为什么不先比百位了?(因为都是5,一眼就看出一样大了,不用比了。)2.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读题。(2)问:要知道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必须怎么办?(比教634和643的大小)(3)学生互相说说比大小的具体想法。3.完成第3题。(1)提示学生:先要写出数,再比大小(2)反馈答案。4.完成第4题。出示数轴,生填完整。1)观察数轴,问:你发现了这两条数轴分别是怎样排列的?问: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还是小?5.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n让学生齐读题,让学生明白其实是把每个仓库的袋数比大小。理解什么叫“差不多”。7.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够买”,进一步理解“贵得多”的意思。8.完成第8题。(1)问:多一些是什么意思?多得多呢?(2)学生说说答案,及思考的过程。9.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学生独立填写。2)反馈说一说自己填写的方法和策略。3)想一想:如何能一个不少的按规律来写呢?四.全课小结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教学反思:\n第七课时复习认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复习第1~7题。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题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和写,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板书课题:复习认数)二.千以内数的认、读、写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1题。1)问:你能说出一个千以内的数吗?2)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出现一个一千以内的数呢?(同桌互说,师再指名说)\n3)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知识。1.口答下面各题。1)千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表示什么?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2.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2767207021)学生口答。2)问:他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3)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如果这个数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3.写出下面各数。五百六十二写作()一千写作()四百六十写作()七百零三写作()1)请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3)指名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n(学生独立完成)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1)第3题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核对,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2)第4题请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书,指名板演。指名说说在课前收集的信息,交流。三.复习简单的计算1.口算下面各题1)300+200600-4001000-2002)400+20570-70620-600学生开火车口算。指名说说口算的方法。2.完成复习第6题。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3.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增长知识。读一读图下的话,并写出横线上的数,笔画一下。3.完成复习第7题。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看懂图意。注意:理解“比……高”的含义是“比……\n多”。2)学生独立完成。3)说说是怎样想的?一.课堂小结说一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第八课时复习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8~14题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n一.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复习比较数的大小)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8题。1)学生们找规律独立填写。2)小组交流: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填写的。3)学生们从头到尾把每列数都读一读。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924○8101000○999876○875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思路。3.完成复习第9题。1)请学生拿出8、4、5的数字卡片,老师出示854。问:你能拼出比它小的数吗?你能用“大于、小于”来说说这些数的关系吗?2)请同学们拿出其他的数字卡片模仿练习。(同桌互练)三.估计能力的练习1.完成复习第10题。1)读出这些数。2)请学生把这些数按要求排列起来2.完成复习第11题。1)出示这一组数,请学生读一读。2)问: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吗?3)练习:圈出接近400的数。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圈出这几个数。\n小结:这些数有的比400多,有的比400少,但都与400相差不多,比较接近。1.完成复习第12题。1)学生独立看题目并独立思考。2)请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用比划的方式,初步渗透倍数的思想2.完成复习第13题。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信息。2)学生思考。3)组织交流:为什么这样推理?3.完成复习第14题。1)鼓励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情况下找出所有符合题意的三位数,学生练习。2)汇报核对。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教材编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结合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1.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n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1.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提高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课本26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6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具准备:学生尺、明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二、探究1、认识分米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n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1米=10分米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小组进行操作,汇报自己量的情况。●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n二、认识毫米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例子:硬币的厚度,乘车卡的厚度等)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画。(区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三、巩固1、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小组合作练习: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2、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n3、三条线段哪条最长?先说说,再量。4、量一量自己的拇指宽是几毫米。1分米里有几毫米?你是怎样知道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内容:课本2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例题1: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60厘米=()60毫米\n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问:这根笔芯长多少?你知道吗?(请一生上来测量。)3.测量结果是多长?4.(板书:6厘米)问:能用毫米作单位吗?(板书:6厘米=()毫米)指名说。5.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互说)汇报(多人说一说)。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哪种更简单?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再请一人说)7.出示例题2:课桌的高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80厘米=()分米你是怎样想的?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9.补充练习:30分米=()米\n40毫米=()厘米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板:30分米=()米40毫米=()厘米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一人说一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4)同桌互说,后汇报。2.完成2。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6)生汇报。3.完成第3题。1)请你填一填。(学生独立填写。)2)开火车汇报。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4)讨论: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4.完成第4题。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n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5)同桌互说。1)完成第5题。1)指名读题。2)师说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3)生可以回家记录。板书设计:简单的单位换算6厘米=60毫米80厘米=()分米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加法教材、学情分析: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进位加、连加和估算(和在1000以内)。在教学时教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目标: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三位数的笔算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教学难点: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课时:九课时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n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2.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出示小黑板)1.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指名列式:143+126)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n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指名说)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1)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2)问:应从哪一位算起?教师列竖式计算:百十个143+126269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4.教学验算方法。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板书:验算)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板书竖式:126)+143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n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2)你想怎样验算?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1.想想做做第3题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2)独立计算。3)汇报。3.想想做做第4题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板书设计:不进位加143+126百十个143+126269验算:126+143269教学反思:\n第二课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教学准备:33朵红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n二、新授1.情境引入: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2)提问: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小结: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4)拍手游戏,巩固: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同座自由练习。2.出示例题: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n(1)提问: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小结: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3.小结: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4.拍手游戏,巩固:(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同座自由练习。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3)提醒,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n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四、课堂小结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五、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计算)教学后记:第三课时练习\n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23+1564+35100-7076-2656-996-5362+2650+301.完成练习四第2、3题。(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2、完成练习四第4题。(1)学生理解题意。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3.完成练习四第5题。(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2)说说自己的想法。\n四、解决问题练习1.补充:(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2.出示:(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②学生解答。五、全课总结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教学后记:第四课时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n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4+650+9060+908+370+803+7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2.笔算。37+2564+8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1.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板书课题:进位加法)二.新授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指名列式:85+143=\n1)学生尝试笔算。2)指名说计算办法。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3)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4)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1.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指名列式:85+126=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2.归纳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组织学生讨论)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3)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在书上算一算。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2.想想做做第3题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6576334+243+646+5692087128932)汇报。\n3.想想做做第4题1)说图意。2)怎样列式?3)独立计算。4)汇报。4.想想做做第2题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2)你是怎样验算的?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板书设计:进位加85+143=85+126=8585+143+126208211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要求: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再过几天就是3月12日了,是植树节,每到这个日子学校就会在校园种上一些小树苗,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森林王国去看看吧!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森林王国里主要有些什么?(树木)这时候有一棵杉树和一棵松树在为年龄的大小争论不休(出示两棵数的图片),小朋友愿意帮他们做裁判吗?(愿意)67和571.比大小:87和6923和329和10指名比较,说说为什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上大的数就大,一位数总比两位数小。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436、288、52、1000、9983.揭题:今天我们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较数的大小)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图意。2)问:你认为哪种树多?为什么?所以,比哪种树多就是比哪个数大。3)那么,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小结:312和285都是三位数,在比较大小时可以先从百位比起,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也可以把312看作300多,285看成200多,所以312比285大,用大于号连接这两个书。(板书:312>285)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生自读题目。问: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让我们比什么?你觉得该怎样比?(生讨论)2)指名回答比较的方法。\n小结:两个数都是两百多,就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哪个数大,那么那个数就大。(板书:279<285)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看图,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生独立完成)2)组织学生交流。问:803和308为什么不相等?999为什么比1000小?2.完成第2题。1)生独立完成。2)小组活动:一人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问: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比603少很多是什么意思?2)学生在合适的一栏打勾。指名说说选择的理由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图,学生观察,理解图意。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题目要找和多少差不多的距离?2)学生独立完成,说说理由。3)问:你觉得445米和700米相比,怎样?引导学生说出:445米比700米近得多。问:那么,950米比700米怎样呢?引导说出:950米比700米远得多。\n4)问:通过比较,你觉得“远得多、近得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与700米相比,远一些的距离吗?近一些的呢?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3)想一想:能不能用“快一些、快得多”的语言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小结:其实“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与某一个数来说的,不是绝对的。四.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怎样比大小吗?教学反思:第六课时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练习三第1~9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n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数的大小)怎么比较的?小朋友们学得怎么样呢?想不想与同桌比一比谁学得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323769561936问:他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么样?比100呢?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207○307657○269900○10001)分别请学生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2)指名说:你觉得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比较呢?三.综合练习1.完成第1题。第(1)题:先读题。问:你是怎样想的?(三位数中最小的,必须每一位尽量小那就是0,但是最高位不能是0那就是1了,所以是100。三位数中最大的,必须每一位尽量大那就是9,所以是999。)第(2)题:先读题。问:十位上都是5的三位数会写吗?个位和百位规定是多少了吗?自己写在本子上。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写的数,并说一说怎么写的。同桌互相检查写的对不对。三个\n三位数,该怎样比大小呢?(先比三个数的最高位,百位,三个数中哪个数的百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一样大,就比十位,三个数中哪个数的十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也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的个位大那个数就大)这里的三个数还要比十位吗?为什么?(不用了,因为都是5,一样大了)同桌互相检查比对了吗?第(3)题:先读题。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写在本子上。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写的数,并说一说怎么写的。同桌互相检查写的对不对。问:百位都是5的三位数,该怎样比大小呢?(直接比十位,哪个数的十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的个位大那个数就大)为什么不先比百位了?(因为都是5,一眼就看出一样大了,不用比了。)同桌互相检查比对了吗?这一题你比过同桌了吗?别骄傲也别灰心,下面一题接着比!2.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读题。(2)问:要知道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必须怎么办?(比较634和643的大小)(3)学生互相说说比大小的具体想法。3.完成第3题。(1)提示学生:可以写出数进行比较。(2)反馈答案。4.完成第4题。出示数轴,生填完整。1)观察数轴,问:你发现了这两条数轴分别是怎样排列的?2)问: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还是小?5.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齐读题,让学生明白其实是把四个仓库的袋数比大小,就是比较四个三位数的大小。先比较这四个数的百位,百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有两个数百位相同就依次比较这两个数的十位和个位。理解什么叫“差不多”。7.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n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够买”,进一步理解“贵得多”的意思。8.完成第8题。(1)问:多一些是什么意思?多得多呢?(2)学生说说答案,及思考的过程。9.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学生独立填写。2)反馈说一说自己填写的方法和策略。3)想一想:如何能一个不少的按规律来写呢?四.全课小结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教学反思:第七课时复习认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复习第1~7题。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n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想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吗?老师告诉你(板书:985)你能把说成一句完整的话吗?(XX小学一共有985个学生)其中,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学生有915人。你会把这个数写下来吗?(一生板书:915)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和写,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板书课题:复习认数)二.千以内数的认、读、写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1题。1)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出现一个一千以内的数呢?(同桌互说,师再指名说)2)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知识。2.口答下面各题。1)千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表示什么?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3.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276720702\n1)学生口答。2)问:他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3)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如果这个数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1.写出下面各数。五百六十二写作()一千写作()四百六十写作()七百零三写作()1)请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3)指名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1)第3题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核对,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2)第4题\n请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书,指名板演。指名说说在课前收集的信息,交流。三.复习简单的计算1.口算下面各题1)300+200600-4001000-2002)400+20570-70620-600学生开火车口算。指名说说口算的方法。2.完成复习第6题。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3.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增长知识。读一读图下的话,并写出横线上的数,比划一下它的长短。3.完成复习第7题。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看懂图意。注意:理解“比……高”的含义是“比……多”。2)学生独立完成。3)说说是怎样想的?一.课堂小结说一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教学反思:\n第五课时巩固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练习五。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揭题\n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他不知道三位数相加的笔算方法,谁来告诉他呢?(生回答)如果他想熟练的做三位数加法,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带着他来练习有关的计算。二.计算练习1.练习五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6+87+96+35+760+8070+9060+3050+701)学生自己口算。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2.想想做做第2题1)独立计算。2)汇报。3.练习五第4题。1)读题目。2)从凉亭到葡萄园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哪条路比较近?同桌说一说。指名说3)同桌互说:从凉亭到梅花园呢?哪条路近一些?指名说。4)从凉亭到葡萄园近还是到梅花园近?提示:比较去哪里近,一般把各自最近的路进行比较。4.练习五第5题1)说图意。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怎么想的?小方呢?怎么想的?问:怎样列式?3)独立计算。4)汇报。三.课堂小结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四.作业:练习五第3题。教学后记:\n第六课时连加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439557581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二.新授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85143\n+126354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178+194+236178194+236□□□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一.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独立计算。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53279586316402117+125+311+208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验算。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3.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图意。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5.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二.课堂小结今天你获得了什么?\n板书设计:连加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85+143+126=354(本)85143+126354教学后记:第七课时加法估算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新课昨天老师去买手机,看中一个,价钱是896元,怎样付钱比较方便?\n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896401608597888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加法估算)一.新授老师又在商场转了一转,看到了这些商品。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师指名说。3)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5)指名说。6)200哪来的?(同桌讨论。指名说。)7)指导说法: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2.教学试一试: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几百元?1)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2)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3)问: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估计要几百元?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提醒:为了方便你过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的时候还记得你买了哪两样东西,最好用笔记下来。5)指名说,集体判断。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二.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各接近几百?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2)同桌说一说。3)指名汇报。\n2.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做题。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估算结果,是怎样想的?2)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3)生独立计算。4)指名汇报。4.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独立读题。2)思考:什么情况下是够坐?什么情况下是不够坐?3)我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400人)大约有400人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比400多一些,可能比400少一些)4)这里是比400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怎么看出来的?(195和198都比200少一些,所以和比400少。)一.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学后记:\n第八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一.揭题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今天我们邀请茄子先生和豆荚老师去逛公园,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204598499305)二.笔算加法的练习1.练习六第2题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1)生独立完成练习。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1.练习六第3题。这时有一只小鸟飞来请教我们:这些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能帮我用竖式计算吗?谁来帮帮它?1)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2)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2.练习六第4题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n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2)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3)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4.练习六第5题1)指名说图意。2)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三.作业练习六第1题,用竖式计算连加。教学后记:第九课时复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1-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教学过程:一.揭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课题)二.计算练习1.复习第1题。1)出示口算题。60+9080-4050+6070+8040+7090+3060+7050+902)生独立计算。3)汇报核对。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复习第2题。\n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1)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3.复习第3题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4)小结: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4.复习第4题1)指名说图意。2)生独立计算。汇报。5.复习第5题1)指名说图意。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三.课堂小结教学后记:第十课时复习(二)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6-10题教学要求: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n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6.复习第6题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346+113552+175346+213452+275346+313352+3752)指名学生说一说。师引导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5)小结。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三.解决问题练习1.复习第7题1)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2.复习第8题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3.复习第9题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n4.复习第10题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2)指名说。三.课堂小结。教学后记: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使学生在观察公交车站牌、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公交车站牌、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方向教学内容:课本第45-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辨认方向。\n教学难点: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例题插图1.教学例1。1)出示例1挂图,大致如下:人民桥汽车站超市火车站学校少年宫公园电影院体育场问:看图你知道哪里是北面吗?你怎么知道的?2)请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该生边说边指出图上的位置)小结:所以,我们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那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呢?指名说: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它在东和北的中间。2)人民桥在学校的哪一面?指名说:人民桥在学校的西北面。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它在西和北的中间。3)你知道体育场和公园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指名说:体育场在学校公园的东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n6)学生提问并请生回答。2.小结:到现在为止,你知道了哪些方位?3.教学试一试1)出示指南针的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谁能介绍一下它?(介绍:这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针制成的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在古代称为“司南”。)2)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北()()()()()()()3)生自己填写。4)指名汇报并核对。5)同桌互查。4.动手操作:做方向板1)拿出一张正方形白纸,折成8等份,并写上方向。2)生自己制作,核对方向。3)在教室中找到北面,再利用方向板指出教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方向。5.小游戏:每个同学利用方向板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同学分别是谁。二.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猴子:“我住在体育场的东北面。”小兔:“我住在体育场的西北面。”小狗:“我住在体育场的东南面。”小鹿:“我住在体育场的西南面。”\n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1)要帮它们找到家,先要确定什么?确定了北面之后,我们可以确定哪些方位?2)生独立在书上连一连。4)同桌互查、互说。5)指名说,核对答案。2.想想做做第2题1)出示分布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下面是青山乡水果种植的颁情况示意图。西瓜桃梨山楂水库葡萄苹果橘子樱桃2)桃园在水库的哪一面?(指名说)3)水库的西南面是什么园?(生自说,再指名说)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互说。)5)谁来考考大家?(请学生回答)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又认识了哪些方位?板书设计:认识方向西北北东北西东西南南东南\n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认识路线图教学内容:课本第47~49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线。2.帮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应用的能力。教具准备:挂图。\n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南山公园平面图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浏览时行走的路线吗?这是南山公园平面图,看图向我们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并同时标上箭头))先同桌互说,再汇报。二、试一试1.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你能说出她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2.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还有一位小朋友,她是怎么游览公园的呢?(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你能说出她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同桌互说后汇报。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三、练习1、想想做做1:\n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学校桃园小红家大桥你能说出小红上学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经过大桥、桃园和学校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汇报。2、想想做做2(1)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线。你能说出不同的路线吗?(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线。还有不同的路线吗?同桌互说后汇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生提问,并生请生回答。3、想想做做3。1)这是1路和2路公共汽车的路线图。你能看出行车的路线吗?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一生汇报。2)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2路公共汽车呢?\n3)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一中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4、想想做做4星期天,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或同学到公园去玩,可以先找到“公园景点游览路线图”或“公园景点示意图”,确定好路线,再游玩。看一下这张公园景点示意图,确定一下你游玩的路线,告诉同桌,看看他能不能听懂你的路线。教学后记:\n第三课时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教学内容:课本第50—5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指南针指示的方位来辨认八个方向。2、通过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进行方位测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辨认八个方向的能力。3、培养学生与同伴积极合作的精神,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n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认八个方向的能力。教学准备:4人一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指南针,一张记录单;自制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在图中辨认八个方向(一)看动物园示意图辨认方向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一玩,好吗?走进动物园,我们来到了喷泉所在的位置。要想弄清动物园里每个馆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图如下:大门狮子馆老虎馆喷泉孔雀馆熊猫馆指南针“上北下南”河马馆鸽子馆\n猴子馆2、师:要想弄清动物园里每个馆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对,你能根据指南针所指的方向说一说每个馆在喷泉的哪一面吗?可以借助你做的方向板。同座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3、师:鸽子馆在喷泉的西南面,那么喷泉在鸽子馆的哪一面?能不能象这样说一说其他馆呢?4、师:有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根据课本上的图辨认方向1、师:小明参观完动物园后,想让小动物去参观他们的学校,于是他们把小动物们带到了自己的学校(出示书上的图)2、师:同样,要想知道校园里每个设施的位置,先得看什么?仔细观察这个指南针(放大指南针)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学生汇报)对,小明用指南针测得的北面不是在正上方了,所以大家在测定方向时,不要总是想着“上北下南”,而要根据指南针所指的实际方向来观察。3、师:可以借助你的方向板说说每个设施各在小明的哪一面,请同座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学生讨论)\n(叙述汇报)4、师:谁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一、在实际中辨认八个方向(一)在教室里辨认方向1、师:请小朋友们用手指一指北面是哪一面?拿出方向板,按实际的方向把方向板在桌子上放好。师:再仔细的观察一下,你的八个面分别坐的是谁或者有什么东西。(学生活动)(汇报)(二)在校园里辨认方向1、师:小朋友想不想到教室外,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测定方向?师:好,下面我们四人一组,先商量好你们准备在哪个位置测?四个人怎么分工?怎么测?(学生商量、讨论)(学生汇报)2、学生到自己选定的位置测量。下面每一小组可以找一块地方测定方向。5分钟后回来。教学后记:\n第六单元减法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在计算方面以三位数的减法为重点,有笔算、估算、口算及减法的验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放在两步计算的问题上,由于三位数的减法比加法复杂,学生需要较多时间才能掌握和巩固。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又是首次教学,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也需要较多的时间。所以,本单元教材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分四部分交叉编排,使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教学难点: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课时:九课时第一课时不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n2.学会减法的验算。教学重点: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小朋友喜欢看书吗?我们来看看一个书架上书吧。二、新授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说:学校里图书室有335本的儿童小说,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提问:怎样解答?根据回答板书:335-123=2.探索335-123的算法。1)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2)你会验算吗?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n3)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4)小结: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2)请3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3)核对答案。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2.想想做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1)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2)指名板演。3)全班核对答案。3.想想做做第3题。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请你列式计算。(生试做,指名板演。)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4.想想做做第4题。1)指名读题。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4)同桌互说怎么求。4)学生写在书上。5)同桌互查。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n教学后记:第二课时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要求: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重点: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3-612-433-632-443-662-4\n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2.用竖式计算。623-41253-4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3.引入新课: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退位减)二.新授1.教学例题。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1)指名板演。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3)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6)核对答案。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向前一位借一。)\n1)师示范,边做边说。2)生跟着自由说一说。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9)小结: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2)生边说,边做。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4)自己验算。想想做做第2题。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2)指名板演。3)集体检查并订正。1.想想做做第3题。啄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1)小组互说,再改正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4.想想做做第5题。1)自己读题。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4)对答案,并订正。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4。教学后记:\n第三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的练习七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1.完成练习七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12-515-711-618-9120-50150-70110-6180-901)这儿有4组算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同桌互说后汇报。3)请你们自己算一算。4)指名汇报,核对答案。5)和同伴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5)同桌互说后汇报。2.练习。150-80120-80160-90130-60120-50180-90学生们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n3.完成练习七第4题。森林到游泳池:120米;乌龟:我已经跑了40米;青蛙:我已经跑了70米;小鸭:我已经跑了90米。1)生自读题目,指名说题意。2)谁跑得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3)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你知道吗?请你自己算一算。4)生计算后汇报。三.笔算减法练习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725-475637-4491)生笔算练习,指名板演。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3)指名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被减数546729627434210减数20543927613873差1)在草稿纸上计算、验算,并完成这张表。2)指名说,核对答案。3.完成练习七第5题。1)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3)同桌互说后汇报。\n1)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2)核对答案,订正。四.课堂作业在进行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做练习七第3题。教学后记:第四课时练习课(二)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n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计算练习120-40170-90160-80140-70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1)同桌互指算一算。2)开火车说答案。3.完成第7题。1)师出示题目。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2)生独立计算。3)指名汇报。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互说后汇报。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三.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8题。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4)集体核对答案。\n2.完成练习七第9题。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5)小组互说。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3完成练习七第10题。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2)生独立完成。3)集体核对订正。4)指名说解题思路。小结: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教学后记:\n第五课时隔位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1.让学生知道当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时,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2.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笔算,并坚持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教学难点: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263—164263—18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二.新授\n1.出示例1:瞧!图书馆又进新书了。1)指名读题。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你会算吗?2)指名列式。(师板书:204-108)3)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4)(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5)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6)你遇到什么问题了?(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7)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8)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同桌讨论。9)你为什么这样算?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教学试一试1)生自己先算一算。2)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三.联系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03-158600-347800-592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3)独立完成。4)汇报核对。2.想想做做第2题。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3)汇报核对。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5)汇报核对。3.想想做做第3题1)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n1)各自计算,进行观察。2)开火车对答案。4)你发现了什么?4.想想做做第4题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4)同桌互说,汇报。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教学后记:第六课时练习(一)\n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练习八第1-3题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教学过程:一.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二.计算方法的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170—90150—60140—80110—40130—80110-30340—40130—702.完成练习八第2题。1)请学生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计算时却不同呢?2)生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生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笔算过程。问:这组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根据刚才的计算,总结一下这类题计算时该注意什么?小组交流,指名说。师小结。3.练习506—287401—255400—255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三.综合练习\n1.完成第3题。1)指导学生读动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就是“度”。2)指名说电费单每一栏中的意思。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3)请学生计算。4)出示第二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后记:第七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课本第60-61页练习八第4-8题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板书课题:练习)二.计算方法的练习1.口算。300+600160—90180—90120—40320—20480—8040+5110—60170—802.完成练习八第4题第一横行。1)生练习,指名板演。(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n1)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三.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5题。1)学生自己读题填空。2)核对答案。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2.完成练习八第6题。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八第7题。1)生自读题。2)指名说题意:小燕比小新矮15厘米,大朋比小燕高24厘米。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5)指名说解题思路。5.练习八第8题。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汇报。3)五年级、四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教学后记:第八课时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复习第1-5题教学要求: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一.揭题。\n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板书课题:复习)二.笔算减法的复习1.口算。630—600370—301000—500120—40320—20480—8040+300200—60170—802.完成复习第1题。出示第1组题。1)观察3题有什么想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2)自己算一算。3)开火车核对答案。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被减数(减数)相同……6)这组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第2组题。1)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自己算一算。3)开火车对答案。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复习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反馈,提醒: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下来。4.完成复习第3题。1)生独立看懂表格。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2)生独立练习。3)集体核对。\n2.完成复习第4题。1)指名读题。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2)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是什么意思?指什么村的人多,什么村的人少?2)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3)生自己完成。4)汇报,对答案。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三.减法估算的练习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多少。2037915986082.完成第5题。1)提问:怎么算?从哪里看出来的?(大约)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2)指出:在估计时,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3)学生进行笔算检验。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教学后记:\n第九课时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复习第6-11题教学要求: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复习)二.计算综合练习1.完成复习第6题。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2.完成第7题。1)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2)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3.完成第8题。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n问:估算有什么用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完成复习第9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3)组织评讲。三.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第10题。1)小朋友们去做什么?(同桌互说)2)你知道了些什么?(汇报。)1)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请生读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5)学生自己完成。6)核对答案。3.完成第11题。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2)说说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做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第一个条件。)教学后记:第八单元乘法\n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但都在千以内。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可能超过1000,因此本单元只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四方面内容,具体见下表。口算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非整十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在什么范围内,积大约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感悟算法。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教材充分注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推理、建模、优化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同时要注意合理处理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关系。《标准》指出要加强估算。不单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里应用广泛,还因为估算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与方法,能促进数学思考、发展智力。这里的估算不同于传统数学中的近似计算,是把估计与验证看作一种学习策略。本单元里的乘法估算与笔算进位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安排,并在练习和应用中逐步提升。让学生经历逐步抽象的过程,建立“倍”的概念,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一步发展解题思路。现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是:进入情境收集、整理信息—学生凭已有经验独立解题—反思解题过程提炼思路。要把解题的步骤与方法作为对象,在再认识的过程中形成思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会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掌握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的方法,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估算的作用。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n教学课时:16课时第一课时不进位乘教学内容:课本第69-71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教具准备:例题插图。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1.口算:2×37×46×55×92.口答:20是()个十60是()个十8个十是()16个十是()3.揭示课题。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开始继续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乘法)二、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象在干什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有几头大象?(2)提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n请学生们相应地列出算式。(3)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的算法,并在全班进行交流。重点讲评:①从图中可以看到,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也就是2个l0根,3头大象一共运的木头根数是6个十,也就是60。②20也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也就是60。(4)比较几种算法,得出自己觉得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说一说20×3=60的计算过程。2.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2)指名说说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是怎样算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1)出示第一题的三组题,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口算。(2)提问: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你能想到什么?(3)小结: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几个十,这样利用表内乘法口诀就能口算出得数。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三、探索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1.教学例题。(1)出示情境图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们摘的情况怎样?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学生自己列式算一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n(2)请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算式及算法。着重评讲:在计算14×2时,先把10和4分别和2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20和8合起来就得到了28。(3)说明:按这样先分开乘再相加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乘法的竖式计算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笔算14×2。(4)出示14×2,说明用笔算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①说明:竖式要先写乘号前面的数,再写乘号和另一个乘数。提问: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②提问: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说明:笔算乘法14×2时也要分两次来算,但要从个位算起。③提问:个位上几乘几得几(说明:8要与个位对齐,并板书。)提问:再算几乘几?为什么这时是与“l0”相乘;而不是“1”?得多少?(强调: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与2相乘得到2个十,是20。说明:20的“2”对齐十位写,“0”对齐个位写,板书为20。)④提问:最后算什么?(将两次积相加,得28,并板书。)(5)请学生们口述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么算。说明:为了便于计算,笔算的竖式一般写成14×2(说明书写位置,并板书。)28请学生们看着竖式说一说笔算过程。2.教学试一试。(1)出示3×21。请学生读题。说明:3×21写竖式时把两位数写在上面,计算比较方便。\n(2)学生们计算,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3)说明: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提问:笔算乘法要从哪一位乘起?(2)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提问: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写?说明:笔算乘法,要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四、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前两题。(1)学生们分组笔算,指名板演。提醒:要想知道做的对不对怎么办?(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2)请学生们分别说说笔算过程。提醒:有没有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提问:在笔算这些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五、课堂作业课本第71页,“想想做做”第3题的后面两题,第4题。教学后记:第二课时练习九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练习九。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以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使学生熟练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养成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教学过程:\n一、口算导入:3×24×26×53×330×24×2060×530×3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二、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1)学生口算。(2)说说口算的方法。(3)比一比,发现了什么?(30多乘2,都是60多)2.完成练习九第2题。学生口算,个别题目说说怎么思考的。提问:如果用竖式表示你会吗?3.完成练习九第3题。(1)完成第一行,用竖式计算。请四名学生板演。(2)提问:做的对不对呢?(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4.完成练习九第4题。(1)谈话:同学们吃过巧克力吗?有没有想过巧克力里面也有数学问题呢?大家看第4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一盒巧克力有12块,3盒有多少块?)(2)学生独立解答。5.完成练习九第5题。(1)学生理解图意,解答第(1)、(2)个问题。(2)完成第(3)问,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估计够不够。\n(3)完成第(4)问。三.课堂作业练习九第3题下面一行。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内容:第73页例题,第74-75页“想想做做”1-4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n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教学准备:花、铅笔盒、铅笔、小棒12跟、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看图数一数各是几个几。(1)☆☆☆ ☆☆☆(3个2) (2)○ ○ ○(1个3)\n2.画三角形:请你画出3个4。△△△△△△△△△△△△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1、出示花坛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又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多个学生说问题,并自己口答列式,要求其他小朋友思考对不对。)告诉学生:除了比多比少之外,我们还可以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怎样比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1)出示蓝花和黄花图.\n提问:蓝花有几朵?你能把黄花两朵两朵地圈一圈吗?(2)学生圈一圈.(3)提问:黄花有几朵?黄花里有几个2朵?师:蓝花有1个2,黄花有这样的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学生跟着读一读)2.再出示一行红花图(共有8朵红花)提问:红花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能先圈一圈再填空吗?学生动笔圈一圈。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并列式解答。提问:为什么红花是黄花的4倍呢?\n3.小结:红花的朵数有4个2朵,红花就是蓝花的4倍,也就是几里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要列式计算,怎样列式?可以用除法列式。学生说,教师板演:8÷2=4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2、变化:蓝花添上一朵是一个几?(1个3)(摆出一个3朵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在桌子上摆一摆)红花的朵数也要是蓝花朵数的2倍,想一想要怎么办呢?(学生在桌上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去掉2朵,再摆成3个2)要使红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应该怎么样呢?(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添上1朵,再摆成3个3)\n2、在复习题上补充(1)在五角星上面添上1个3个正方形提问:正方形有几个几?五角星有几个几?五角星的个数是正方形的几倍(2)在圆上面添上一个正方形提问:圆的个数是正方形的几倍?你是怎样看的?要使三角形的个数是正方形的3倍,在三角形的上面画几个正方形呢?(1个4个正方形)3、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①谁和谁比。②第一行有1个几,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③谁就是谁的几倍。\n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填空后,连起来读一读,思考对不对。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皮球图。提问:有几只白皮球,几只花皮球?学生每2个连一连,看看10个花皮球里有几个2?\n(2)提问:l0里面有几个2?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几倍?为什么说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5倍?(3)出示箩卜图.提问:有几个白萝卜,几个红萝卜?学生按要求先分一分,再填写。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量一量,完成第一小题。(2)思考第二小题。提示:应该把哪条线段的长度看作一份?要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就是求“第一条线段有这样的几份”,用什么方法计算?\n四、全课总结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教学后记:第四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练习)教学内容:第75-76页“想想做做”5-10题。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和思考,更加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n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拍一拍学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数,老师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①生1拍:××。老师拍4个2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②生2拍:×××。老师拍3个3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2、谈话:说的不错,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动物园玩。\n二、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谈话:我们先来看一下鲸鱼。我们来看一下第6题,有一些关于鲸鱼的知识。学生看图找出已知条件,说说把什么看作一份,要求问题就是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2.完成想想做做第7、8题。看完了鲸鱼,我们来到猴山,观察这些猴子,(第7题)有哪些数学问题要我们帮忙解决的?(学生解决第7题)进入动物园需要买票,看(第8题)售票处怎么定价的?你想到了什么?成人票价是儿童的几倍?\n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怎么求出几倍的?(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求出几倍的?4.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1)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你会列式吗?(2)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三.课堂作业\n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用竖式计算。教学后记:第五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77-78页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5题。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n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是多少。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圆片、小棒。教学步骤:一、操作导入\n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2)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n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6、学生列式并口答。\n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只小船可以坐几个人?一只大船呢?小朋友怎么说的?怎么求一只大船坐了多少人?3、做“想想做做”第3-5题。(1)学生独立做。\n(2)交流:数量关系分别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四、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教学后记:第六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练习十)教学内容:完成第79-80页练习十的第1~7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熟练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n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拍一拍教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学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①师拍:××。你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就是拍几个几下呀?(学生边拍边数。)②师拍:×××。你们拍的是老师的3倍,就是拍几个几下?(学生边拍边数。)2、想一想①教师左手拿4支粉笔,右手拿粉笔盒装了28只粉笔,问:粉笔盒里的粉笔是这4支粉笔的几倍?\n②教师左手拿2支粉笔,右手拿一个盖有盖的粉笔盒,说:粉笔盒里粉笔数量是2支粉笔的6倍,你们猜猜粉笔盒中有几支粉笔?理由呢?二、巩固练习1.练习十的第1题。(1)学生自己连线。(2)交流思考过程。(例如;5的4倍表示4个5相加的和,求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4×5或者5×4来计算2.练习十的第2题。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解答。3.练习十的第3题。(1)学生自己读题。(2)提问:这两个问题都是将书包的价钱和文具盒的价钱作比较,表示的意思一样吗?(3)明确: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几倍,就是求40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而求书包的价钱比文具盒贵多少,就是求40比8多多少,用减法计算。\n4.练习十的第4题。(1)你能自己读题解答吗?试一试。(2)交流:解答每一个问题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怎么想到这么列式的?(说说数量关系)5.练习十的第5题。(1)学生自己读题解答。(2)寻找两题的内在联系和不同思考。6.练习十的第6题。(1)解答。(2)交流:解答每一个问题分别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7.练习十的第7题。重要启发学生:应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兔的只数?(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和“兔比鸡多15只”)\n教学后记:第七课时进位乘(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具准备:9捆小棒、16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20×330×214×2\n21×332×223×3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2.笔算右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21×332×2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3.揭示课题。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例题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2)提问: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8×2=)提问:现在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你把48看作一个整十数来估计,想一想: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说明:因为48接近50,50×2得100,所以48×2的积大约是100。2.教学算理。(J)请学生们探索如何计算48×2,方法不同。\n(2)指名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方法。(3)重点讲评摆小棒:①提问:48×2表示有几个48?如何用小棒来表示?(师生共摆。)每行有多少根,有几行,表示多少?②边演示,边说明:算“乘2,就是算2个48是多少.根据笔算要求,算48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几个几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演示说明,先算2个8根是16根,16根时有1个十,捆成一捆,6根单根不动,这一捆是1个十,放在2个40根的下面;再算2个4捆是8捆;就是8个十,8个十加上刚放的1个十是9个十,这样一共是96根,所以得96。请学生边摆小棒,边说一说摆的过程。③提问;原来共是8捆,怎么最后成了9捆?(因为2个8根是16根,其中的10根单根正好可以捆成一捆。)3.教学笔算过程。(1)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看小樟,谁来说一说72乘2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共是多少?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是7?\n(2)说明: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乘个位上的8得16,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l,再用2乘十位上的4得8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9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9,结果是96。(3)看着竖式,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看一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你还可以怎样进行估计呢?4.比一比:提问:48×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48×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怎么办?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提问: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十位上相乘满了十。)你是怎么处理的?\n(3)指出:笔算乘法时,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呢?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2)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四、课堂作业。课本第82页,“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后记:第八课时乘加、乘减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n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用具:例题情境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口头提问题练习。(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先让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2.引入新课。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n(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老师分别板书。)(3)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①请学生们各人自己列式解答。②把自己的算法在组内进行交流。③组织全班进行归纳。提问:要求“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谁知道了,谁不知道?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指名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解题思路。2.教学试一试。(1)出示问题“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请学生们由问题出发去想一想,并独立完成。(2)将自己的想法和算法与同桌交流一下。(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小结。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n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请学生们理解题意,并完整地说一说题目。(2)学生们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问:为什么要先算2张成人票要用多少钱?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2)组织交流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四、全课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有关乘加、乘减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n教学后记:附送:\n(命题:徐志高)成绩等第bízishèjīwǔyìshènɡlìdàoyìnɡ2019-2020年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水泗小学二年级语文期中质量练习xx04(命题:徐志高)成绩等第bízishèjīwǔyìshènɡlìdàoyìnɡbǔchōnɡshīrùnxúnhánɡxúnzhǎojiànkānɡzhùhèdǎodànhuàlánɡbīnɡdònɡsuíbiàn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血痕(hénɡhén)勉强(qiǎnɡqiánɡ)糟糕(zhāozāo)纳闷(mènɡmèn)蚕卵(luǎnruǎn)将领(jiānɡjiànɡ)三、为下面的字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一个词。()()()隹()艮()且()()()()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水()山()()思()想()张()望摇()摆()张()结()天()日()五、查字典。生字应查的部首除部首外笔画数应查的大写字母组词盖为利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少先队员在2.你觉得吗3.我发现4.《沉香救母》的故事5.妈妈每天一就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再接着往下写。()于是长颈鹿找来大家一起商量。()树林里一座座新房子造好了。\n()动物们老是走错屋子。()可是新房子造得一模一样。()动物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这可怎么办?请展开想象,接着以上内容往下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河水村子流着,鱼儿在河里。2、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水里一群的孩子,快乐得好像一样。3、狡猾的狐狸是老虎的把百兽吓跑的,这就叫:。我还知道这样的成语有:4、木兰想:父亲,;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她说服了家人,,。5、默写古诗《春雨》:,。,下面也是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你会填写吗?,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闲识得东风面,。九、阅读短文,完成作业。(一)\n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血泡,身上划下了()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1、这段话共有句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找出这段话中写沉香翻山越岭,走了很多路的句子,请用“”标出,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他吃苦多。3、沉香“一点儿也不在乎”是指他不在乎,因为他。4、想象一下,当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二)音乐疗法牛伯伯年纪大了,他身体不好,经常失眠。他的儿女们把他送进了“音乐医院”。牛伯伯躺(tánɡ)在床上,闭(bì)上眼睛,不一会儿,病房里响起了轻柔的音乐,牛伯伯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百灵鸟护士进来问:“睡得好吗?”牛伯伯高兴地说:“好长时间没有美美地睡上一觉了,你们给我施了什么魔(mó)法?”“哪有什么魔法呀,还记得我们给你放音乐听吗?音乐能放松神经,促进血管、内分泌(mì)系统(xìtǒnɡ)正常工作,对各种病都有疗效呢!”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紧张()伤心()睁开()强烈()2、牛伯伯因为,所以住进了______________。3、“哪有什么魔法呀……对各种病都有疗效呢!”这句话是_______对__________说的。4、音乐有什么作用,在这段话里找一找,在下面画“。5、下面两个字在本文中,应读:(请在正确音节的括号里打“√”)乐:①lè()②yuè()觉:①jué()②jiào()十、写话。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美好啊!你一定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光,或者在你的头脑中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那就把你想到的故事或者看到的风景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n \n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45页共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