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

更新时间:2022-08-04
类型:doc
大小:34.50 KB
页数:15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201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认识米(教科书第64~6页例、“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时第四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1米的大概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3\n201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认识米(教科书第64~6页例、“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时第四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1米的大概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3\n使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等活动,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及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彩纸学生尺,学生准备米尺、直尺、彩带、标签等。教学过程一、数一数、量一量1教学“1米=100厘米”。(1)看一看。启发:刚才我们剪了一根1米长的彩带,你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交流:谁说说看?结合交流演示:我们就用米尺量一量,仔细看:绸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100刻度线,所以这根长绸带长100厘米。(2)数一数引导:我们再在米尺上仔细数一数,1米有多少个1厘米。从0到1是1厘米,大家一起共同数:1、2、3、49、10,10、2090、100,到这里是100厘米。所以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小结:我们通过看、数、算,知道了1米等于100厘米,我们一起读一读。2\n数学”试一试“。(1)估一估。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1米有多长了,那黑板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米呢?可以用手臂“米尺”先估一估,谁愿意估?指名学生先比划出大约1米给大家看看,然后1米1米地比划黑板的长,学生齐声数数,说出结果大约几米。(2)量一量。引导: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现在小朋友开始测量黑板的长了,大家看好怎样测量的,边看边想测量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黑板长大约是几米。谁说说用米尺怎样测量?测量:现在哪位同学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3)先估再量。现在请小朋友估计一下我们教师的长和宽大约几米,填在本“想想做做”第3题的表格里。估计得怎样呢?我们请小朋友测量一下。指名学生测量并集体说出结果,填写在表格里。追问:我们教室长几米、宽几米?请小朋友看教室的长和宽,想想是几米,看看有多长。(4)看一看。观察:同学们,长度单位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篮球架上球筐的高度大约是几米。追问:3米里面有几个1米?说明:我们知道了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和宽、篮筐高度大约各是几米。像这样用米作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例子还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请你举例说一说: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四、做一做、说一说1做“想想做做”第4题。教师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说明先量出1米,接着再量还有多少厘米。让同桌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每人记住自己身高各是1米还多几厘米。引导:比比你的身高和长,你觉得有什么巧合吗?说说你的发现。指出:一个人的长,大约等于他的身高。你看人的身体上,有许多有趣的奥秘呢!如果你留心注意的话,以后还会发现许多人体的秘密。2做“想想做做”第题。学生读题,口答算式和结果。3做“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口答谁走的路近,说一说自己怎样想的。\n追问: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最短的路程能比8米少吗?指出:沿着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间的线段走,路程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两点间的路线,线段最短。五、全总结反思:同学们,这节你有什么收获啊?总结: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找到答案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在实际测量中,学会了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特别是今天这节,还知道了我们身上藏着许多身体“尺”,还能用米作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小朋友的收获真多!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厘米和米练习(教科书第66~67页练习十第1~7题)时第五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物体所用的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进一步强化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培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初步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3\n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准备1厘米的1米长的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橡皮、粉笔等;师生准备“动手做”的长方形的纸。教学过程一、揭示题1回顾内容。谈话: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什么内容呀?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道和本领呢?2揭示题。今天这节,我们就进行厘米和米的练习。小朋友要积极参加练习活动,能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知识,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掌握好测量长度的方法,还要能积极探索一些图形的规律。有信心吗?二、知识再现1再现长度单位。引导: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请小朋友相互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交流:谁比划厘米和米各有多长?比划给大家看一看。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1厘米的例子吗?大约长1米的呢?2回忆进率。提问:还记得米和厘米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是从哪里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的?3\n单位应用。(1)提问:厘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一般怎样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用米呢?铅笔大约多长?教室的长和宽呢?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多少吗?试着举出你知道的例子。(2)测量引导:你能估计一下自己的食指有多长吗?用直尺量一量,大约几厘米?估计一下,我们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大约多少米?用米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是不是差不多。三、练习提高1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交流第1题和第2题。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交流第1题结果,让学生结合说说怎样想的。说明:一般米用量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量比较短的物体。填写单位时,要根据物体实际有多长,联系1厘米、1米的长度,想想量出的是几厘米呢,还是几米。交流第2题结果,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2\n做练习十第3题。让学生估计哪一条线长一些,交流自己的估计、判断。请小朋友量一量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看看你的估计对不对。提问:你觉得什么原因让你估计错了呢?说明:表示端点的不同方法,骗过了我们的眼睛。通过测量,知道这两条线段是相等的。3讨论练习十第题。让学生先思考两个问题的结果,再交流。结合交流让学生说说求明明的身高是怎样想的。4做练习十第6题。让学生看题,交流已经知道什么条,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完成填空。交流填写的高度,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提问:如果要摆成9厘米高,有哪些摆法?摆成14厘米高呢?估计、测量(1)请小朋友拿出你的橡皮、粉笔盒数学书,估一估它们各长几厘米,填在()里。能自己完\n成吗?测量:估计得是不是接近呢?现在量一量,把实际长度填在后面括号里。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你哪些估计准了,哪些估计得比较接近,哪些估计得不准确?自己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你哪些估计准了,是几厘米,是怎样估的?哪些比较接近,各是几厘米,怎样估计得?说明:估计时,一般以1厘米为标准,看看大约几个1厘米,估计大约几厘米。我们经常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就会有估计的经验,也会估计得越越接近实际长度。(2)比划小朋友,你能用手指比划出大约3厘米有多长吗?比划一下。大约厘米呢?大约10厘米呢?说明:如果你能知道大约几厘米有多长,也可以用它估计一个物体有几个这么长,大约有多少厘米。四、学生“动手做”1量一量(1)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的纸,横摆在桌上,量一量每条边多长,把它记录在那条边上。交流:你的长方形上面边多长,下面边多长?左面的边和右面的边呢?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比较:请你比较量的边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吗?其他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发现吗?自己再比一比是不是这样的。(2)请小朋友量一量书上的长方形,并在()里填写量得的结果。大家比一比量得结果,和你的发现一样吗?(3)指出:长方形上下两边长度是相等的,左右两边长度也是相等的,也就是长方形里相对的两条边相等。2折一折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每次量出折痕长度,填在(\n)里。观察:请小朋友指一指,你折的最长的是哪一条?最短的呢?启发:根据刚才折的三条折痕先想一想,怎样折得到的折痕最长,再折出这条折痕并且量一量。提问:长方形里怎样折出的折痕最长?你折给大家看一看。指出:这样斜着由一个角上这一点折到对面角上的这一点,这条折痕是长方形里最长的线段。没有折出的小朋友,这样折一折、看一看,好吗?五、堂总结小朋友回忆一下,通过练习,你对厘米和米的哪些知识更清楚了?又有了哪些新收获?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科书第68~69页我们身体上的“尺”)时第六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3\n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教学准备每两人1把米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激活经验。谈话: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说明:我们知道自己手掌的宽,一拃的长等这些身体上的长度,就可以用手掌、一拃等方法量一量,估计出大约几厘米。2导入题。谈话:最近,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学会用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体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二、活动一:认识“身体尺”1\n提出问题。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吗?现在我们就量一量自己身体上这些长度,记录下。2讨论测量方法。提问:小朋友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说明:自己的一拃可以用尺这样测量,其余的需要同桌合作。测量步长时,要按照正常的步伐走一走,随机停下再测量两脚脚尖之间的距离;测量脚长时,可以先站直,像图上那样画出两条线后再测量。3实际测量。让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测量,然后在书上填一填。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脚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拃、一步、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交流: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它们各有多长?4\n初步运用。引导:根据小朋友的测量,身体上的尺除了一尺的长度超过了1米,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走几部,大约有几脚长吗?说明:其实,要知道用身体上的这些尺多少是1米,可以对着米尺,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你会这样做吗?测量活动:现在两人一小组,按这样的方法合作完成。每个小朋友测量时,一定要记住:你大约几拃是1米,大约几步是1米,大约几个脚长是1米。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把自己表示1米的“身体尺”说一说。小结:通过大家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小朋友的结果,知道了像我们二年级小朋友,大约7拃长是1米,大约走2步是1米,大约个脚长也是1米。三、活动二:用“身体尺”量1合理选择。引导:认识了四种“身体尺”,你还知道1米大约可以用几拃、几步、几脚量,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那测量要选用哪种“身体尺”呢,比如:量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教室的长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桌比较短,可以拃量;教室的长,可以用步量,也可以用脚量。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身体尺”测量。2\n实际测量。要求:下面,我们就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现在先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选择在教室还是校园测量,准备测量教室或校园里的什么,选用哪种“身体尺”。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帮助适当调整。让学生按小组合作测量,要求先分工明确再活动,并提示如果自己小组测量结束了,而别人还没有量好,自己可以再选择一种物品量一量。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记录结果。3交流汇报。交流: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量了什么,用的哪种“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得出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小组长汇报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种情况:(1)我测量的是长度是步。结合汇报,根据实际情况提问测得的结果转化成用米或厘米作单位是多少,并适当指导,让学生体会可以结合“身体尺”的长度和1米的关系,推算结果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2)不同的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n结合交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却不相同?通过学生解释、交流,感受不同的人“身体尺”的长度可能不相同,所以测量结果也不一定相同。因此,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未必准确。指出:人的身高不同,“身体尺”的长度也会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测量同一个长度,结果一般会不一样。可见,“身体尺”一般是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不需要准确结果的时候用测量,结果只能知道大约有多长,不像用尺量出的是一个准确的结果。四、回顾反思。1回顾反思。提问:现在知道在没有尺或不需要测量得很准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你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哪些了解?请小朋友回顾找“身体尺”和用“身体尺”测量的过程,想想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学生思考,同桌交流。组织交流,明确:用“身体尺”测量很方便,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帮我们记住长度单位等等,只不过不太准确,如果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得用尺量。2活动小结。指出:这节,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体上的“尺”,知道了用这些“尺”怎样量出大约1米的长度。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大概长度,很方便。但是要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还得借助于尺,这需要我们自己灵活选择。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