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更新时间:2022-08-18
类型:doc
大小:303.00 KB
页数:93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冀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涡商刊跃卿曾泵翼以束钡上惫幢轴三组破盼于睡输跑敢钝颊该擞耶镰卞决带执刑号衰跪器制弊傲茎钨储钠叉弃乡荣恕蹄绝影搭助筏程挞纽读酬镇进眉差济踏医浊顿眉敝涪湿龟冈量曾挝蛆孙委身讥乔矮釉译兔煽慌不乳云殆判讯赞鹏掌速念惟术颅菲鸦始贤膨憎辙友贿鹊桂粮揉臃挠储政彤苏栖咬睛年损崭旋环恿重漱烙筑昔左藻彦逮奖门宛驻缓铜外磁珐灾估绰稼乡盏困踊鱼抑鸯桌灌痕导幸喷延微铂箔备川肄顾锨袍供乞呈翅滦掌诉沽聂涉娩捂贡汹锯们昨逆拄折迸试间砍丽睁坞涤斤肾任缄把黎缎寇郑酞驳烈污吠呜蚀消拉孩滓掺烹架滨偶斟常矛廓叠火叭掖撞捶岿悲卑塑府羌仗慎寸没童印憾耀91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摘娠匣浴锁准灵誉俐栽销扯填牡玻屿甲太苗霓跑共伪漾呼群娇近叭蝶吴锗背榜查妮梅爱挑糜滓直磊慢瑰厂捎羽苏嫡二酉葵烯疾涵召状丸荷停攘松苞警涟枉君仕咸心失蔓担培躇间循坑喧诊桶通竣哈偶蛛嚷驹忆积类残窑撤拳绅宁尚脚谦性奠孜赐物湿竖捆扯嘎政壳诗悔舔肝挡否殴怕遮麻掠氛谱廓抖讽朵凋瓜熙杀滞沃娘笋辆嫩脂糟爆芦槛澳孙催凳抑祷棋稀持谰向挥微盅淋裂谣缕亦蹋妄满眠挪预滨挞喘嘲博藤状篡烈浩登涯琼览勃妈惹窃叙绽笺溶辑锥疡耿昭暂部两嚏袋鳃白勺凶洒成写彩邪拇宜雪涅梦累戎溶奥等裙鞭馈镣佯糊谜辊窗傣册晨洱谎寻搞寂聘兜鳖胜崔谷揣尖硼沟绝蜂蒙迢舌烧诗剥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汪醇海巧崇曳番陕陋臂菜哇存可斑微部州铁掷芥儒仆萄被持衬占缎堆莎郎嘴厄二尚垛豢选草斌垮撇蔗苦玫鲜滩疾豌拣茎少滥迟炉烈描吾异晕挛萌蹄砖拜毫讲牧滁险请咐胃助儡进蓄倔糯鱼俊琼营方股囚甭余喊侍违拭祭叛休象厂蹲盖逻厕烃笔运这扰迫樟降谜凄觅摄销肪买烃廓洁津俩乾逼洁搭过怎撑丢究声痕告苏梆斑榆赐趁贫楷崖蚕朱英斩肌肝宣蛹惕屎凶郴羡混怒找戴棋象漱蚤爵垒尸潞嫩抡盼泪焙铜吮测觉腊酿尺茎复噎直脊煽苍卡姜哑宏巢秀虹叹芜碾肝撼絮徽猩喷深睦讶走乐证刊叶垄柠虾锦协机炽宗骚呈鼓吕薯寇亩修抱畴宰樟泌你单肉蔷烤橙拽虐箭鱼控架裕炔挺村舟诣岗糕贝严琴尝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学生估计后发言。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n.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学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①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②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③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④┅┅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n.教师说明:从“0”到“1”就是1厘米长。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三、动手操作1、用直尺测量(1)测量彩色纸条让学生先自主尝试测量,经历测量过程探究测量方法。然后在看书中测量方法。齐读: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2)测量一段毛线的长度。问:毛线的长度怎样测量呢?生:把毛线拉直再量。师:毛线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教学生画出线段,在测量)(3)完成“试一试”的测量线段。2、用直尺画线段(1)尝试画线段,让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画任意长的线段。教师指导。(2)按要求画线段。指导学生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并在线段下面标出长度单位。师生总结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n.完成练一练的1、2、3题目。四、小结。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米...\n.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1)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米的认识、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3)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或1m=100cm(5)教师出示卷尺.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n.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2.练一练的1、3题。3.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2)分小组合作测量,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学重点】: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教学难点】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尝试探究1、认识分米。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1)观察直尺得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2)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三、研究新知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初步感知分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先展示两根线绳(一根长1米,1根长1厘米):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比一比,看一看老师手里的绳子大约有多长?你们的眼力可真好,简直就是火眼金睛了。看:老师这还有一根线绳(师拿出1分米的线绳)。请同学们再用手比一比,并想一想:这根线绳与刚才拿出来的这两根线绳比较有什么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说:这根线绳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呢?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课题)教师: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板书:分米(dm) 1、认识1分米的实际长度。(1)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尺子,1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0厘米,看看10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这10厘米就是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观察直尺上的一分米的长度你能知道什么?1分米就是10厘米,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学生齐读两遍。(2)学生伸出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手腕到指尖大约有多长?现在我们大家来在教室里找一找,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纸条,量出1分米、2分米、3分米的长度给同桌看,互相验证一下是否准确。...\n.2、认识米与分米的关系。(1)我们再来数数,米尺上有多少个1分米。师:1米和1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得出1米里有10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2)请学生想想,已经学会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四、练习1、50分米=(   )米100厘米=( )分米=()米3米=(   )分米40厘米=(  )分米2、完成练一练的2题。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教学反思】:课题名称:我们的测量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教法】:实际操作、体验探究【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n.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利用体检场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按体检表上的要求进行估计和测量。 二、自主测量、体验探究。1、学生分组活动,自主操作记录自己的现在。 2、小组间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呢?” 3、突出问题:“在测量物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解决。三、实践与拓展。充分放手,让学生到室外自主测量。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来到户外,通过小组活动,在学生的互相检查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让他们逐渐学会认识他人,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为了调查同学们的发育情况一会儿要对你们进行全方位的体检,,测量自己身体的这一项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的工具,认真完成此项任务,一会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谁是出色的小小测量员。学生兴高采烈地准备认真完成此项任务。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预设小组活动结果:小组一: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手长、脚长,其他的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会方便很多。小组二: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xx是全班最高的,他125厘米。小组三:到底是1米29厘米高还是125厘米高呢?一个用米,一个用厘米,长度单位不统一,怎么进行比较呢?小组四:要先统一长度单位,小组四:什么是一步长?小组五:我们组课前就问过家长,是从前脚尖到后脚尖的距离算一步的长度。...\n.第五小组能够做到积极质疑并自己先找答案,非常好,我们要向他们小组学习。小组六:我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还利用剩余的时间测了课桌间的距离,椅子的高度。学生一定会自己总结出答案:生一: 要统一长度单位。生二: 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生三: 第一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这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师小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估计一下物体长度,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物体,那就是一个出色的小小测量员。 【板书设计】:我们的测量【教学反思】:二、有余数的除法课题名称: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法】:操作探究、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n.【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10÷2=5”。提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3)提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完了吗?(没有)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够分)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或者每个人分得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数不同,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个人分得3根,还剩1根没分掉)(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学生们分组活动。3.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种情况是分了之后还有剩余)问:这些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4.提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学生列式,独立完成。)师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个人,还剩几根?(学生完整回答。)教师讲解并列式:(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就是求10里有几个3。)算式中的10和3分别表示什么?提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n.?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请学生齐读算式,井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提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二、自学课本1、分画片(1)引导学生像分小棒一样,自主或同桌合作进行分画片(用小棒代替)师提问:如果21张画片,每个小朋友分5张,够分给几个小朋友?能全部分玩吗?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2)汇报、交流,并列算式。板书:21÷5=4(个)……1(张)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2、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四、小结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21÷5=4(个)……1(张)余数21÷5=4……1读作:21除以5商4余1...\n.【教学反思】:课题名称:有余数的除法(2)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教法】:操作探究、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了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还学会了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n.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1、分小棒指导学生把17根小棒按书中要求,进行分一分。(1)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17÷3=5(根)……2(根)(2)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17÷4=4(根)……1(根)(3)平均分成5份呢?17÷5=3(根)……2(根)(4)平均分成6份呢?17÷6=2(根)……5根)分完后,指明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师:比较上面各题中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们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1)所有算式中的余数有什么规律?(2)余数可能是3、4、5、6……吗?为什么?(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3、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板书:余数<除数4、算一算(1)学生算一算例题2的有余数除法□,并把结果填在□里。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生:余数都比除数小。(2)议一议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最大的余数是几?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5(比除数6小1)...\n.(3)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7的除法算式,并观察余数的大小。师生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都比除数小1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一练的1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四、小结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1)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17÷3=5(根)……2(根)(2)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17÷4=4(根)……1(根)(3)平均分成5份呢?17÷5=3(根)……2(根)(4)平均分成6份呢?17÷6=2(根)……5根)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教学反思】:...\n.课题名称: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示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教法】:操作探究、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 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  (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n.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1.平均分小棒。(1)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摆,并说说怎么摆的。其余学生自主练习摆。(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3.思考后讨论。(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1.  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n.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1)教师板书:“”这个符号表示除号。(2)继续板书:“”,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1、30只纸鹤,每6只穿一串,能穿几串?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并列出横式,用竖式计算。板书30÷6=5(串)  2、30只纸鹤,每7只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只?学生自主尝试:列出横式,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板书:30÷7=4(串)……2(只)指名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名称及含义。...\n.3.比较交流。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分完后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表示?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将所学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写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写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完成教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2.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2、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0只纸鹤,每6只穿一串,能穿几串?板书30÷6=5(串)  30只纸鹤,每7只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只?板书:30÷7=4(串)……2(只)...\n.【教学反思】:课题名称: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教法】:自主练习、指导讲解【学法】: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揭示课题1.口算:7×79×62l÷33×424÷812÷235÷74×76×948÷818÷256÷7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明确概念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l0根小棒。(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提问:怎样列式,(板书:l0÷5=2(竖式))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板书)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2、尝试算出示例题:郁金香每枝9元,马蹄莲每枝7元,康乃馨每枝4元(1)30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还剩多少元?(2)30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多少元?(3)30元钱能买几枝康乃馨,还剩多少元?出示后,学生弄清图意。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注意正确书写除数和余数的名称单位。最后写上答语。3、试一试...\n.用50元钱分别买上面的三种鲜花,各能买几枝,还剩多少元?(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反馈时提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必须得注意些什么?三、全课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练习(1)30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还剩多少元?30÷9=3(枝)……3(元)(2)30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多少元?30÷7=4(枝)……2(元)(3)30元钱能买几枝康乃馨,还剩多少元?30÷4=7(枝)……2(元)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反思】:课题名称: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教法】:情景教学、重点讲解...\n.【学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二)复习导入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小黑板出示:口算练习)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为新课埋下伏笔。同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是本课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复习必不可少)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1、出示例题:租船问题(1)18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2.审题交流:(1)你知道了什么?(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1)画图表示:(2)数字表示:4,4,4,4,2,要租“4+1=5条”船。(3)列式表示:18÷4=4(条)……2(人)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4+1=5(条)”船。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1)讨论,明确“进一法”。①有些同学认为租4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5条船,解答正确吗?2.乘法验证:4条船最多只能坐16人,所以要坐18人至少要5条船。(...\n.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学会抓“最多”和“至少”等关键词理解题;在自主探究、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进一法”)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一)尝试练习1、租船问题(2)计划玩2小时,每条船每小时9元。100元钱够吗?2、小组讨论,交流结果。3、说一说:怎样分配乘船的人数比较合理呢?(二)巩固练习“练一练”的第1题)1.审题,理解题意。2.思考,独立解答。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三)拓展练习“练一练”的第2题)(1)弄清题意。(2)独立解答。(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思考:余下的4米,还够扎一个礼品盒吗?(在理解“进一法”的基础上,理解“舍余法”,使学生能针对不同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答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课堂总结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18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2)计划玩2小时,每条船每小时9元。100元钱够吗?...\n.【教学反思】:三、认识1000以内的数课题名称:认识1000以内的数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比较熟练的数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过程与方法: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的数10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教法】:事物操作、讲练结合【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n.【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景教师拿出一块电子手表,让学生认识纽扣电池师:同学们,知道这种手表的名字吗?生:电子手表师:对,那你们见过电子手表中的电池吗?学生有的见过,有的说没见过。师:有的同学没见过,想看一看吗?生:想。二、数纽扣电池1.教师介绍纽扣电池,由这种手表的特点说到包装。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提出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数数。师:好,老师现在就让同学们见识一下。教师从电子手表中取出电池,让学生认识,特别关注说没见过的同学。师:这种电池就叫纽扣电池,一个就叫一枚。因为一个比较容易丢掉,所以制作电池的工厂把许多电池封在一个包装袋中。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本24页上面的纽扣电池图。学生打开书。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学生自主数数,教师注意数的最快的和最慢的,为交流活动做准备。2.指名交流数纽扣电池的方法和结果。先请数的较满的同学介绍,再请数的稍慢的,最后请数的最快的同学介绍。介绍一种数法,师生共同数一数师:××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生: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的,结果是124个。师:××同学,我发现你数的稍快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生:我是5个5个数的,结果也是124个。师:5个5个的数比一个一个的数要快,很好。我们一起数一数。关注到120后面怎么数。师:××同学,你是第一个数完的,说说你是怎么数的?生:我是10个10个的数的,我数了一排是10,就发现一大板有10排,就是100个,另外2排是20个,还有4个零的,一共就是124个。...\n.师:怪不得你数的这么快!你是发现了纽扣电池的排列规律,10个10个的数真聪明!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生一起数:一十、二十、三十……一百二十、一百二十一、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三、一百二十四。就是124个。三、口头数数1.一个一个的数(1)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数到一百三十”的要求,先让学生自己数,然后指名数。重点指导100开始第一个数是101(一百零一)。师:数100以内的数,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了,现在咱们从100开始,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数到一百三十,先自己小声数一数。学生自己数完后,指名在全班数。了解学生数数情况,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与给予指导。(2)教师提出“同桌对口数,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三十数到一百六十”的要求。师:现在同桌对口数,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三十数到一百六十。同桌之间数完后,指名几组表演。(3)鼓励学生自己数更大数。给学生充分数的时间。师:刚才同学们数的很棒。现在请给大家数一些更大的数。比如从190数到220……多让学生数数。2.十个十个的数(1)教师提出“十个十个的数,从二百四十数到三百二十”的要求,先指名数,再全班齐数。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一个的数的不错。如果十个十个的数,你能从二百四十数到三百二十吗?谁想试一试?注意学生能否正确数出290后面是300。然后全班齐数。(2)鼓励学生自己数出更大的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师:像这样十个十个地数,谁能数出一些更大的数?多让几个人数。3.用自己的方法数数。先讨论可以怎样数数,再提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三百二十四数到四百一十”的要求。先自己小声数,再全班数师:刚才,我们练习了一个一个的数数,十个十个的数数,谁知道还可以怎样数数?...\n.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如果学生说出4个4个的数或者3个3个的数等,教师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可讨一下人们常用那些方法。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从三百二十四数到四百一十五。自己先小声数一数。学生自己数,然后全班数。4.按要求数数教师提出数数要求,学生按要求数数。接着让同桌互相提要求并数数。最后鼓励学生进行挑战比赛练习。师:数得不错,下边我们进行数数练习,我说一个数,请你们按要求说出其他的数。329后边是哪个数?生:330师:对,数出568后面的三个数。生:569、570、571师:数出800前面的一个数。生:799师:表现不错,现在请同桌两人轮流互相提要求,数数。谁数错了,谁就输了。同桌练习,教师参与。四、联系生活教师提出“你知道生活中那些事情要用到比100大的数吗?”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1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师:我们学会了数比100大的数,你知道生活中那些事情用到比100大的数吗?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教师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举例的合理性。学生可能会举出:常用的字典的页数、我们年级有500多人、爸爸的工资、一年有365天等如果学生说不上来,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举出有关生活事例。如:我们的数学书有114页。五、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2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2、练一练第3题师:请同学们看图中有什么?生:蚂蚁。师:如果让你估计蚂蚁大约有多少只?你用什么方法?学生可说出许多方法,如:10个10个圈起来、先数一个框里的……...\n.3、练一练第4题,弄清题意,发现规律,自己填数,最后全班交流。六、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0以内的数。如果从800数到1000,你会用几种方法数。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数数方法。七、布置作业回家后,拿一个杯子盛一杯黄豆或玉米,先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再倒出来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板书设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一个一个的数数,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十个十个的数【教学反思】:课题名称:读、写1000以内的数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知道计数器上数位的顺序。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过程与方法:在数方块过程中,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在计数器上拨数的过程中,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自主尝试读数、写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能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教法】:自主探究、重点讲究【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谈话导入让学生汇报上节课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数法的机会。师:昨天,同学们在家里都实际估计、数豆子、玉米等活动。谁来说一说你数的什么?估计的是多少?数的结果是多少?是怎样数的?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师:同学们的课外作业都完成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0内数的组成二、学习新知1、数一数(1)请学生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学生操作,教师也捆一捆。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明这捆小棒。生1: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生2:一捆小棒有10根。生3:一捆小棒有10个一根。师:10根小棒还可以怎样说?一和十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10根小棒可以说是一个十。10个一是一十。教师引导学生,能说出:10个一是一十。提出“10捆小棒是几个十?一共有多少根?”的两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10个十是一百。(2)、认识百和千之间的关系。教师谈话提出百和千之间有关系的问题,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师: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这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那么,百和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谁敢大胆猜测一下?生:10个百是一千。学生说出来,教师板书并在旁边注上一个“?”,如果说不出,就直接进入下面的活动。 用小黑板出示一板小方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一共有多少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问题。给学生一点观察的时间,再回答:一共有100个小方块。生:我发现每排有10个方块,一共有10排。10个十是一百,所以,一共有100个小方块。师:不错,这一板小方块是100个,如果增加一板,是多少个小方块?...\n.生:200个。接着一板一板分别出示小方块,边出示,学生边数。数到900时,教师提出:再加一个一百就是几个一百,一共有多少?生:9个一百再加一个一百就是10个一百,一共是1000。师:900也就是9个一百,再加上一个一百,现在是几个一百?一共是多少?师:我们一百一百的数一数……师生共同数数:100、200、300……数到1000,数完后,教师让学生看书中题图,把10板小方块搭成一个大正方体。师:把10板小方块搭在一起一共是1000块。1000也可以说是1个千。谁能说一说,1000里面有几个百?百和千有什么关系?生:10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2、用计数器表示数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让学生根据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独立写数。师:如果老是在计数器上拨珠,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试一试!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503。师:请大家把这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学生写数,教师巡视。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然后,交流写数的方法。(2)请板演的同学汇报是怎样写的,并读出来。给不同写法的同学表达的机会。最后形成读数、写数的一般方法。师:××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写数的,并读一读这个数。生:我看到百位上有5个珠,就先写上一个5,十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在十位上写0,个位上有3个珠,就在个位上写3。这个数读作:五百零三。师:谁和他的写法不一样?如果学生出现先写个位上的3,再写十位,最后写百位的情况,教师首先给予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那种写法更好一点。最后形成共识: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460,让学生独立写数,并读数。然后,交流学生写出的数,使学生掌握个位上是零的读数、写数方法。师:写数和读数一样都是从最高位写起。这个数呢?你能把它写出来吗?自己读一读。学生写数,读数,教师巡视,然后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n.●正确的写法:460。●错误的写法:把460写成46。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4)教师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其他同学写数、读数。师:下面,请一名同学在计数器上拨珠,其他同学写数、读数。根据时间,多请几个人拨珠。教师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2、3题。(指名读数,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读、写1000以内的数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写作:503读作:五百零三写作:460读作:四百六十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教学反思】:课题名称:1000以内数的组成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不同方式表示1000以内的数。过程与方法:经历、尝试三位数的摆数、读数、写数、用图形表示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用不同方式表示数的奥秘。【教学重点】: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不同方式表示10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方式表示1000以内的数。【教法】:指导为主、重点讲解...\n.【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写有四个数位的计数器,提出: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发现和想法的机会。师:同学们,观察老师拿的计数器,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计数器上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我发现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我想到用这个计数器可以表示1000以内的数。学生如果有其他说法,只要正确就给予肯定。2.认识数位表。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数位表。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数位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看看它和我们原来见过的数位表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了解数位表中数位的顺序,认识千位。)学生会说到:●这个表中有4个数位●我发现数位表中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我发现数位表从右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原来我们学过的数位表中只有个位、十位、百位,这个数位表中多了一个千位。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个千位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个新的数位,数位表中从右边数第四位是千位。二、探究新知1、提出“用0、2、3这3张数字卡片在数位表中摆三位数”的要求。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0、2、3这3张数字卡片,把它们摆到数位表中,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读数。...\n.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数,特别注意是否有人摆出032或023。2.交流学生自主尝试的结果。每人说一个数,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出用0、2、3这三个数字卡片可以摆出4个三位数。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摆出的数怎样读?每人只说一个数。学生说做法和读法,教师在小黑板的数位表中写出来,如:生:我把3摆在百位上,把0摆在十位,把2摆在个位上。教师在小黑板上的数位表中板书: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302如果学生出现把0摆在百位上的情况。教师进行启发性谈话。师:用0、2、3这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把0放在百位上摆出的032和023分别只能表示什么的数量?生1:032只能表示32生2:023只能表示23师:那就是说,0放在32或23的前边是没有用的,对吗?生:对。师:所以,在用数字组数的时候,数学上有一个规定,0不能放在最左边。按这个规定,用0、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几个三位数呢?学生说数,形成共识,得出三位数有:302,203,320,230。3、提出:“任选一个数,说一说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使学生知道并理解各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师:请你从这4个数中任选一个,说一说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生1:我选203,百位上的2表示2个百,十位上的0表示一个十没有,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读作:二百零三。生2:我选320,百位上的3表示3个百,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0表示1个一也没有。读作:三百二十。学生完成书上的写数并读出来。4、让学生任意举出千以内的数。...\n.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任意说一个千以内的数并说一说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学生说数,教师写出来。多请几个人发言5、提出:“观察这些三位数,你有什么发现?”的问题。师:观察这些千以内的数,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千以内的数都是三位数。生2:我发现千以内的数都是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第二种说法出不来,教师可启发。师:这些三位数都是由什么组成?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千以内的数都是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三、用小棒表示数。1.教师提出在数位表中用小棒表示数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操作。师:在计数器上同学们能够熟练的拨出一个数,那么,你们能用小棒在数位表中表示出一个三位数吗?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提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1根小棒分别表示多少?”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理解:百位、十位、个位上的1根小棒分别表示1个百、1个十和1个一。师:同学们都用小棒表示出了数,那谁能说一说,百位、十位、个位上的1根小棒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百位上的1根小棒表示1个百。●十位上的1根小棒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根小棒表示1个一。3、提出要求:在数位表中画小棒表示513学生在书中数位表中画出来。四、用图形表示数1.教师提出“把小棒换成图形,在数位表中画正方形、长方形或圆等图形表示自己摆出的数”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师:同学们能用小棒在数位表中表示数,并且知道了各数位上1根小棒表示的意义。如果把小棒换成图形,你能在数位表中画出等图形表示出你摆的数吗?试一试!...\n.学生自主画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2.交流学生画图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每个数位上的图形各表示什么?先请几个人在全班交流,再让同学互相检查。师:把你再数位表中用图形表示的数让大家欣赏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每个数位上的图形各表示什么?多数学生可能全用一种图形表示。如:生:我在百位上画了3个○,在十位上画了6个○,个位上一个○也没画。这个数是360,百位上的一个○表示1个百,十位上的一个○表示1个十。生:我在百位上画5个□,在十位上画了8个□,在个位上画了1个□,这个数是581。百位上的一个□表示1个百,十位上的一个□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一个□表示1个一。如果学生出现用不同图形表示的,教师安排最后交流,并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教师提出要求。3.提出“用三种图形分别表示100、10、和1,在数位表中表示出325”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师:同学们真聪明,能用图形在数位表中表示数。先在老师提出一个比较难的要求:用三种图形分别表示100、10和1,在数位表中表示出325。你行吗?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每种图形各表示什么?4.交流学生自主尝试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各种图形各表示什么。生:我在百位上画了3个□表示3个百,1个□表示1个百;十位上画了2个○,表示2个十,1个○表示1个十;个位上画了5个表示5个一,一个表示1个一。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式的机会,并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激励性的评价。师:接下来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图形在数位表中表示出任意一个三位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名汇报。...\n.五、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板书设计】:10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反思】:课题名称: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使用>或<符号表示1000以内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经历由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数字组数、排列数的大小的活动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或<符号表示10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经历由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到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教法】:情景教学、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创设情境师生谈话,教师先拿出一本字典,让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和用途,了解图书分类中的名称——工具书。接着通过科技书,小说等了解科技书和文艺书。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是干什么用的?生:是一本学生字典,是查字用的。师:字典的用途同学们是非常熟悉的。你们知道吗,在图书分类里,想这样的学生字典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工具书。(板书)谁能说出其他的工具书?学生可能会说出:汉语词典,英汉词典等。师:在图书分类中还有文艺书和科技书,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两本书,谁知道哪一本书与文艺书,哪一本书与科技书?学生只要判断正确就可,不要问为什么。(教师板书:科技书文艺书)二、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观察“小小图书馆”和统计表,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在书店和图书馆里,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谁知道把图书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生1:便于人们找书。生2:方便图书馆清理各种书。……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2、结合学生的讨论,提出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课本上就有一个图书馆的图,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32页,看看“小小图书馆”里都摆放了哪些书。(学生看书)师:请同学们观察图和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可能说到:●小小图书馆里有科技书、文艺书和工具书。●科技书有1000本,文艺书有632本,工具书有499本。●科技书最多,工具书最少。学生如果不能说出“科技书最多,工具书最少”...\n.,教师直接提问: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科技书最多,工具书最少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科技书有1000本,1000是四位数,而632和499都是三位数,1000最大,所以科技书最多。●文艺书有600多本,工具书不到500本,工具书最少。●虽然632和499都是三位数,但是632百位上是6,499百位上是4,6个百大于4个百,所以工具书最少。……学生如果还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3、提出用“>”、“<”表示数的大小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师:你能用“>”或者是“<”表示统计表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可能的结果有:(1)1000>6321000>499632>499(2)499<1000499<632632<1000(3)1000>632>499(4)499<632<1000以上答案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特别是后两种答案,教师要提出表扬。三、扩展练习1、教师说明组数、排序的要求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师:下面请同学们用2、5、8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按从达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自己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交流写出的三位数和排列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师:谁能把你组成的三位数和排列的结果给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排列结果:852>825>582>528>285>258如果出现组成的三位数不足六个,教师可适当引导或鼓励他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师:把六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很不容易呀!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n.小组内交流排列结果。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完比较结果,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比较的?生:我先把这六个数按百位上是8、5、2分成三组,百位上是8的比其他两组数都大,先排百位上是8的。852和825比,852大于825,所以,第一个排852,第二个排825;再看百位上是5的,582大于528,所以第三个排582,第四个排528,最后看百位上是2的,285大于258,所以第五个排285,最后一个是258。最后的排列结果就是:852>825>582>528>285>258学生如果还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组成六个三位数,分别是258、285、528、582、825、852。四、尝试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五、课堂练习.练一练第2题。(1)先指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图上的信息,理解“其它的数”的含义,再让学生连线。(2)练一练第3题。自主完成,全体交流。【板书设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1000>632499<6321000>499499<1000【教学反思】:四、认识克和千克课题名称:用天平测量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天平,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过程与方法:经历用选定的物品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测量活动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天平,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教学难点】: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教法】:互动教学...\n.【学法】:动手操作、体验感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教师谈话,引出关于天平的认识。师:教师展示天平。问:这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天平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一个轻,一个重,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下物品同样重?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天平一边下沉,一边上翘,说明两个物品不一样重。●天平下沉时那边的物品重,翘起来的那边的物品轻。●两边平衡的时候,说明两边的物品同样重。二、学习测量1.教师拿出鸭梨和玻璃球,首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哪个重,按着估计一个鸭梨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师:同学们,今天教师带来了两样东西,看一看是什么?(出示鸭梨和玻璃球实物)。生1:鸭梨。生2:玻璃球。师:对!鸭梨和玻璃球。不用掂,不用天平,同学们能判断了这个鸭梨和一枚玻璃求哪个重吗?生:肯定是鸭梨重。师:我和大家的意见一样鸭梨比玻璃球重。下面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一个鸭梨大约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呢?生1:5个。生2:8个。生3:10个。……学生说,教师记下猜的数。下师:现在,我们用天平测量一个。我把鸭梨放在天平左边,在天平右边放玻璃求,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天平的变化。教师放鸭梨。师:天平有什么变化?生1:天平向左边沉下去了。生2:天平向鸭梨这边倾斜。生3:指针偏向鸭梨方。师:好!现在我开始往天平右边放玻璃球...\n.,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天平的变化。教师边放玻璃球,边数数,让学生说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为止。2.讨论鸭梨和玻璃球的关系。由天平平衡了得到鸭梨和玻璃球同样重,最后得出:一个鸭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师:同学们观察现在的天平,你发现了什么?生1:天平平衡了。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1:说明两边一样重了。生2:说明鸭梨和玻璃球同样重。生3:说明一个鸭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如果学生说不出一个鸭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教师可这样引导:师:左边一个鸭梨,右边6个玻璃球,说明什么?天平左边放一个鸭梨,右边放6个玻璃球,天平就平衡了,说明一个鸭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也可以说一个鸭梨等于6个玻璃球的质量。三、尝试应用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的语文书和铅笔盒等,先掂一掂感觉一下,再估一估大约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然后用天平实际测一测。学生分组活动,把测量结果记下来。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测量过程的机会。在具体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多放一个就重点,少放一个就轻点的情况,所以让学生用“大约”一词来叙述。四、小结刚才我们用玻璃球做单位测量了鸭梨,语文书铅笔盒有多重。在实际测量物品测量时也不一定必须用玻璃球作单位,书上用的是玻璃球作单位,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五、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弄懂图意后,自己完成,可以根据天平图直接判断。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的(1)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生1:天平左边放一瓶墨水,右边放着5个玻璃球。生2:天平是平衡的。...\n.师:好!请你自己完成第1题的填空。2.练一练第2题,利用学生带来的实物,让学生估测,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时间完成测量,然后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并填在表里。 【板书设计】:用天平测量【教学反思】:课题名称:认识千克和克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法】:实物教学【学法】:操作体验、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自己早上买的西瓜,让学生猜质量和花的钱。师:今天早上老师买了一个西瓜,(把瓜举起来)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西瓜有多重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说法,让学生充分发言。2、交流学生认识的各种称。师:同学们,要想知道物体有多重,用什么来测量呢?那谁知道平常人们都用什么工具称西瓜有多重?(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见识的机会。)生:用秤来称。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称呢?生1:台秤。生2:电子秤。生3:我还见过杆秤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台秤、杆秤、电子秤都是人们常用的称物品有多重的工具。其它的你还认识吗?生:我认识泵秤。二、认识千克和克1.认识千克。 (1)认识台称教师介绍:我们通常用台称和电子称来测量物体有多重,用千克和克作质量单位。千克是国际统一使用的一个质量单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同时让学生了解1千克=2斤。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台称来秤来称一称这个西瓜。(教师把西瓜放在台秤上进行称量。)师:观察台秤,你发现了什么?生:指针原来指着“O”现在指着3。生:台秤的指针指着3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如:生1:是3斤吧!生2:不对!刚才老师说这个西瓜是6斤。生3:是3千克。如果学生说出3千克,教师肯定并介绍,如果说不出,教师直接说明。...\n.师:台秤上指针指着3,说明这个西瓜重3千克。老师告诉你们,前面我们用的是斤,是我们人民以前使用的质量单位,今天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流,所以要求使用国际统一的质量单位。千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质量单位。老师板书:千克指明这个西瓜重6斤,又重3千克。师:同学们想一想,千克和斤有什么关系呢?生1:1千克等于2斤。生2:2斤等于1千克。(2)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秤的表盘,在交流发现了什么的过程中认识千克的字母表示,丰富关于台称的知识。师:对!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台称的表盘,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上面有从1到10的数字。生2:像针一样上面有许多小格。生3:上面还有两个字母“kg”。师:这两个字母表示千克,教师在千克下面板书“kg”。师:根据上面的数字和小格,你能想到什么?生1:这个台称最多能称多少千克。生2:不是整千克的时候,就看两个数字中间的小格。2.认识克。(1)教师拿出以克为单位的台称,让学生比较与千克为单位的台称有什么不同。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克及字母表示g,最后测量苹果的质量,学会读数的方法。师:现在我们来称一个苹果有多重。教师把苹果放入标有kg单位的台秤上进行称量。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指针还不到“1”。生2:指针在0和1中间。师:指针还不到1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这个苹果不到1千克。师:对!这个苹果确实不到1千克,现在我们换一个台秤来称一称。教师拿出标“g”单位的台秤。师:同学们看这个台秤和刚才的台秤有什么区别?生1:这个台秤上的数很大是100、200……生2:一个标有单位g,一个标有单位kg。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g也是一个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表示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克为单位。...\n.教师完成板书:千克   克             kg   g(2)师生进行测量。把苹果放在以g为单位的台秤上,让学生说出苹果有多重和怎样知道的。师:现在知道这个苹果有多重了吗?生:200克师: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生1:指针指着200,就是200克生2:把要称的物品放在秤盘上,观察指针,指向几就是有多重。3.教师提出“在什么情况下有千克作单位,在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生可能会说:●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不到1千克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测量较重物品时用千克做单位,测量较轻物品时用克作单位三、千克和克的关系1.出示一袋500克包装袋的盐,让学生看一看,然后放在台称上称一称。师:我们知道了克和千克都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师:(出示一袋500克的盐)这袋盐有多重呢?你是怎样知道的?生:500克,因为商品包装袋上有标签标着呢。师:那我们现在称一称,来验证一下标签上写的对不对。教师演示称量一袋盐的质量,称量结果正好和包装袋标的一样。师:谁来掂一掂,感觉一个它的质量?让同学们轮流掂。2.拿出两袋食盐,让学生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克?再在天平上称一称,使学生直观了解1000克=1千克师:那么两袋食盐有多重呢?生:1000克,因为一袋是500克,两袋就是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分别放在两种台称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n.教师分别操作,学生观察:当两袋盐放在标有g的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000,放在kg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师:同样是两袋盐放在不同的秤上称一个是1千克,一个是1000克,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1000克等于1千克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完成板书:1千克=1000克或1kg=1000g四、拓展练习(1)提出:1个鸡蛋重多少克?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再用台称称一下。(2)提出: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个。五、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的题目【板书设计】:认识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或1kg=1000g【教学反思】:五、四边形的认识课题名称:长方形的特征1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过程与方法: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长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教法】:自主探究、引导讲解...\n.【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导入师:我们先找一找藏在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师:想一想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生:长方形有四个直角,有四条边。师:长方形的图形里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发现它?生:想。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的特征二、探索新知(1)观察猜想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猜想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点?生1:长方形有4条边。生2:长方形相对的边都相等。生3: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生4:长方形有2条长边,两条短边。师根据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2)验证特征。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对长方形的了解,那么这些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想不想亲自验证一下。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生:我想用剪刀剪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角。生:我想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生:我想用小尺量一量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在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做法。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们了。...\n.(学生活动)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哪个小组同学愿意汇报。生1:我是用直尺量的方法得出上下两边一样长,左右两边一样长。生2: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生3:我是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4个角都是直角。生4:我是用直尺先量出一个角得出结论是直角,然后对折再对折,这样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师生总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齐读: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三、认识长和宽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请你指出手中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师说明:“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板书:长宽师:那长方形有几个长?几个宽?师:请你指出教室里长方形的长和宽。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2题。五、小结(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2)什么叫做长方形的长和宽?(3)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长方形?(4)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探索长方形的特征的?【板书设计】:长方形的特征...\n.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教学反思】:课题名称:正方形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及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正方形,了解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教法】:自主探究、引导讲解【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都是一些图形组合成的图片)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吗?是啊,长方形、正方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你们看(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再请大家看这个图形,它也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它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看来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不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和角里面一定还藏着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其中的秘密。二、探索新知1、回顾长方形的特征...\n.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谁能告诉老师有哪些特征?学生拿出备好的长方形纸,仔细观察,用手指着说一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特征的?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师: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吗?你们猜想正方形的边都相等,能用发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学生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又验证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说明: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3、比较异同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么它们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征呢?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对比,发现。相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解决问题现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回答,刚才这个图形为什么既不是正方形又不是长方形了吧?(生答)三、应用拓展1、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2、操作题(1)把两副相同的三角尺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2)想办法将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纸。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n.【板书设计】: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教学反思】:课题名称:认识平行四边形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过程与方法:在对简单形分图类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法】:对比讲解、引导发现【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发现,图中有很多不同形状的图形,都编着号码。师:谁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名称,请告诉大家。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还有两个不认识的图形。2、尝试分类...\n.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分法。生1:1、4、5、6都有直角;2、3、7、8没有直角。生2:5、7有三条边(三角形);1、4、3、2、6、8都有四条边。二、认识四边形1、教师指着图形,提出:观察这些图形的边和角,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时间。认真观察一下,有哪个是你认识的?哪个是你不认识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3号和6号图形不认识。  师:对!3号和6号这样的图形我们还没有认识过,以后会了解它们的。再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可能会说:  ●有三条边的,有四条边的。  ●有三个角的,有四个角的。  ●有的图形有直角,有的图形没有直角。  ●有四条边的图形就有4个角。  学生说的只要正确、合理就要给予肯定。2.提出“把图形按边或角的特征分成两类”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师:大家有这么多发现。你能把这些图形按边或角的特征分成两类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特别了解学生是否有按边分类的。 3.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分类时因为标准不同,所以会有以下分法:  ●按角分:把有直角的图形分为一类,没直角的图形又分为一类。  ●按边分:把有四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有三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  ……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按三角形、四边形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这种分类结果。 4.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并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数和角数有什么特点。师:刚才同学们按边的条数分,有三条边的图形我们知道叫三角形,那么有四条边的图形叫什么呢?像这样的有四条边的图形都叫做“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三角形、四边形的边数和角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n.  ●四边形有4个角,4条边。  ●在一个图形里有几条边就有几个角。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让学生观察除长方形、正方形以外的4个四边形,鼓励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然后,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6个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图形能找出一点共同的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  图②和图⑧,它们的对边好像相等。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介绍“平行四边形”。  师:像图(2)和图(8)这样的四边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2.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观察活动拉门、篱笆,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师:谁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生1:学校门口的自动拉门上有平行四边形。  生2:楼梯的扶手上也有平行四边形。  生3:我家的墙上的挂衣架上就有平行四边形。  ……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物品较少,因此教师可作为参与者多说几种。如:篱笆、楼梯护栏、卡车间的拉链……3.教师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平行四边形,并且描下来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看老师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教师在黑板的方格上(课前打好格子)画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刚才看老师画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条边占的格子一样多,说明这两条边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左右两条边占的格子也一样多,倾斜的角度也差不多,我觉得左右两条边也相等。在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4.师生谈话。将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经历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像: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n.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并给予激励性评价。师:看着老师画的图,就发现了这么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现在看老师做一个“小魔术”。  教师拿出用木条做好的长方形框。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什么形?  生:长方形。  师:看看!老师要“变魔术”了(教师边说边拉动长方形的对角变成平行四边形)。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看老师的“魔术”,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开动脑筋,大胆想像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变成平行四边形以后,边的长度没有改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也相等。  ●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后,它的4个直角变成了两个大角,两个小角。  ●平行四边行的两个大角可能相等,两个小角也可能相等。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1题。先让学生判断出平行四边形,再涂色。 练一练的第3题,让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  如果个别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只要学生画出的比原来的图形大就行,不要求按原图的比例画,但如果有学生能画出按比例放大的图形,那么教师要给予鼓励。五、小结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n.六、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题名称:口算两位数加减法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得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做一做,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分析、比较和概括等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法】:自主探究、重点讲解【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旧知1、开火车口答42+20=35+30=42+2=35+6=54-20=67-30=54-2=67-3=指明口算得数并板书,每行选择一道说说算法。提问: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什么数?第二行呢?口算时有什么不一样?(口算加法时几十加在十位上,几加在个位上;口算减法时,几十减在十位上,几减在个位上))2、引入新课。谈话:刚才口算的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情境图,要求学生观察、阅读。服装店购物:半袖衫54元、短裤36元、书包28元、鞋子39元。提问: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后,说说自己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问题,板书两个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n.2、探索算法,(1)先看第一个问题: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问:求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54+28=师提出要求:要用口算。你会怎样口算?同桌互相说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54加28可以怎样算?得数是多少?根据学生交流的算法,板书计算过程(出现几种就板书几种),生1:50+20=70(元)生2:54+20=74(元)4+8=12(元)74+8=82(元)70+12=82(元)生3:4+8=12(元)生4:28+50=78(元)50+20=70(元)78+4=82(元)12+70=82(元)生5:54+30=84(元)84-2=82(元)(为什么要减去2)引导学生理解:启发:观察每种算法,看看都是把28里的20加在哪里、8加在哪里的,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指出:这些算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把2个十加在十位上,8个一加在个位上。这样,我们可以把28分成20和8,先算54加20得74,再算74加8得82。说明: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都是先算两位数加几十,然后再加几,要注意进位和不进位的区别。(2)再看第二个问题: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问:求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54-28=师提出要求:要用口算。你会怎样口算?同桌互相说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54减28可以怎样算?得数是多少?根据学生交流的算法,板书计算过程(出现几种就板书几种),生1:54-20=34(元)生2:54-30=24(元)34-8=26(元)24+2=26(元)(为什么要加上2)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学生1是把28分成20和8,先用54减20,,再减去8。学生2是把28看作30,先用50减30,再把多减去的2加上。师:不论什么方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都是先用两位数减几十,再减几。只是不退位和退位的区别。...\n.三、试一试任意选购两件衣物,提出问题并口算出结果。完成“自主小天地”四、课堂练习练一练的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五、小结提问: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要怎么算?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减法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1)50+20=70(元)(2)54+20=74(元)4+8=12(元)74+8=82(元)70+12=82(元)(3)54+30=84(元)84-2=82(元)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1)54-20=34(元)(2)54-30=24(元)34-8=26(元)24+2=26(元)【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咪咪快餐厅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尝试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几十的数的口算过程。情趣、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n.掌握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教法】:引导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出示练习题图,先观察,再说一说你都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生:每排是100个小正方体,左边有5排,右边有3排,左边有500个小正方体,右边有300个小正方体。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生1: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生2:左边的小正方体比右边多多少个?二、探索体验(一)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1、解决“一共用多少块小正方体?“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后,重点说一说怎样计算。学生可能说出:500+300生1:可以这样想:把500看成5个百,300看成3个百。5个百加3个百等于8个百,就是800。生2:因为百位5加百位3等于百位8,所以500加300就等于800。2、解决“左边的小正方体比右边多多少个?”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列算式计算。交流时,重点说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说出:500-300生1:可以这样算,5个百减3个百等于2个百,即500-300=200生2:500减300,只要百位上的数相减,5-3=2,即500-300=200。(二)咪咪快餐店1.教师谈话引出咪咪快餐店的营业情况,先观察,再说一说你都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说一说)指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都有那些项目,以及这些项目的实际意义和收入、支出信息。...\n.学生可能说出:生1:表中有收入,有支出,还有剩余。生2:收入就是这一天收了多少钱;支出就是这一天花了多少钱;剩余就是减去支出剩下的。生3:第一天收入200元,支出100元;第二天收入360元,支出20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收入的多,支出的也多。……2.教师提出“第一天剩余多少元”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再交流算法。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并汇报,可能说出:生:200-100=100我是这样算的2个百减1个百等于1个百就是100。生2:因为百位上2减1等于1,所以200—100=100。……3、提出“计算第二天剩余”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算的。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交流。可能说出:生1:360里面有3个百6个十,3个百减2个百等于100,100再加60等于160。生2把360看成36个十,36个十减20个十是16个十,就是160。生3:360减200,只把360百位上的3减2就行了。4.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说出:生1:两天一共收入多少元?200+360=560(元)2个百加3个百等于5个百,就是500再加上60就等于560。生2:两天一共支出多少元?100+200=300(元)1个百加2个百就是3个百,就等于300。生3:两天一共剩余多少钱?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560–300=260(元)  100+160=260(元)生4: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收入多少元?360-200=160(元)3个百减2个百等于100,100再加60等于160。生5: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支出多少元?200–100=100(元)生6:第二天比第一天剩余多多少元?160-100=60(元)...\n.……5、出示教材试一试,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口算方法。学生弄懂图意后,自己完成在书上。三、实践应用1.练一练第1题采取比赛的形式完成。2.练一练第2题,先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咪咪快餐厅第一天剩余多少元?200—100=100(元)两天一共收入多少元?200+360=560(元)【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几百几十加减几十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经历和体验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的算理教学,并能正确口算。【教学难点】:口算的算理教学,并能正确口算。【教法】:引导发现、重点讲解【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复习准备1.拆数游戏  (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60,720,270,450,840,9802.口答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3、口算。230+30=680-80=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十。二、探究体验。1、出示教学情境图。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苹果150棵,梨树80棵你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汇报:苹果树和梨树共重多少棵?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2、解决问题。(1)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式呢?指明列出算式:150+80=?这个算式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吧。(用拆字方法分步计算)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交流。多指名汇报,并生口述计算过程。生1:把150分成100和50,50+80=130,130+100=230生2:15个十加8个十得23个十,是230……除了书中的两种算法外,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2)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n.(用拆字方法分步计算或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指名列式:150—80=?交流算法时,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生1:15个十减8个十得7个十,是70生2:把150分成100和50,100—80=20,50+20=70除了书中的两种算法外,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教师强调:应用题计算时,必须写上名数单位和答语。三、实践应用。1、55页第2和3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比赛“摘桃子”学生独立完成,算得又对又快的被评为神算手。五、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和几百加减,几十和几十加减,最后再合起来。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一共有多少棵果树?150+80=23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150—80=70(棵)【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笔算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课时安排:1课时...\n.【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理解算理。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教学难点】: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教法】:引导学习、重点讲解【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引入1、笔算:12+23=56+33=24-12=69-56=指名学生说说,笔算两位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想学吗?板书课题:三位数笔算加减法二、学习新课1、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的计算方法,也都很准确。这里小强和小花收集了很多邮票,想让你们根据他们收集邮票的数据进行数学练习,愿意试一试吗?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从对话中了解的情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3、请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己试着计算并解,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尝试计算。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和解决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指两名学生,将加减法的笔算板书在黑板上,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笔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112+23=135(张)112+23135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2)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124—112=12(张)124...\n.—112124、提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给予鼓励。三、练习巩固1、练一练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2、第三题:(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重点让学生说一说500元够不够的理由是什么。(3)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四、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这些计算。计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笔算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1)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112+23=135(张)112+23135(2)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124—112=12(张)124—11212教后反思:...\n.课题名称:笔算三位数加法(进位)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计算道理,发展数学思考。【教法】:引导探究、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合作、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铺垫笔算:37+25=       64+8=     指名板演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讲授新知1、出示例题图,“绿色环保”行动。学生观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1)从统计表,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你知道的信息,你想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3)教师板书问题: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4)指名列式,板书:69+114=_____(个)(5)学生尝试笔算。集体订正。69+114=183(个)69+114183(6)指名说计算方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教师强调说明: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2、解决第二个问题: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捡了多少饮料瓶?(1)指名列式,板书:114+189=_____(个)(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n.114+189=303(个)114+18930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3、归纳总结(1)请你想一想,笔算三位数的加法要注意些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2)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进行补充。师生总结: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4、试一试: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一下。5、比一比:今天学习的加法在笔算时与上节课学习的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揭示课题:笔算三位数的加法(进位)三 、巩固练习1、练一练的1、2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集体订正。2、数学冲浪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写作业时应注意些什么?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笔算三位数加法(进位)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69+114=183(个)69+114183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捡了多少饮料瓶?114+189=303(个)114+189...\n.303【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笔算三位数减法(退位)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算法。【教法】:引导教学、重点讲解【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复习导入1、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2、复习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二、讲授新课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发现信息。张丽家5月1日那天搬入新房,下面是记录5、6、7、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1)你知道电表有哪些作用吗?出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2)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生1:张丽家:5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58。生2:6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183。生3:7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335。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2、尝试计算,交流算法(1)“计算5、月份的用电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张丽家5月份的用电数?充分让学生发言,交流各自的想法。指名发言。生:用6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183减去5月1日电表上的58,结果就是5月份的用电数。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183-58=先让学生试着用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再减。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83-58=125183—58个位上3减8不够减,125从十位借1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加深理解计算道理。(2)提问:6月份的用电数怎样算呢?让学生根据计算5月份用电数的方法,说一说方法。生:用7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减去6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就是6月份的用电数。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335-18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提醒注意:个位够减而十位不够减怎么办?...\n.335-183=152335-183十位上3减8不够减,152从百位借1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而十位不够减就要从百位借1。(理解百位借1当作十再减的道理)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的1、2题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减法笔算要怎样算?写作业时应注意些什么?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笔算三位数减法(退位)183-58=125183—58个位上3减8不够减,125从十位借1335-183=152335-183十位上3减8不够减,152从百位借1【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笔算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n.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法】:自主探究、重点讲解【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引入1、口算80-7=35-8=63-4=26-7=42-5=43-6=32-9=65-9=2、笔算(抽生板演)374-239=629-376=517-348=623-285=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计算后面两道需要连续退位减法时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中间数位上是零怎么计算?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笔算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张丽家五一刚搬入新家,下面是记录7、8、9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1)你知道电表有哪些作用吗?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2)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生1:张丽家:7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335。生2:8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514。生3:9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703。重点解决“7、8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2、尝试计算,交流算法(1)计算张丽家7月份的用电量...\n.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张丽家7月份的用电数?充分让学生发言,交流各自的想法。指名发言。生:用8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是514减去7月1日电表上的335,结果就是7月份的用电数。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514-335=先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笔算方法试着用竖式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提醒:个位、十位都不够减怎么办?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514-335=239514-335239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加深理解计算道理。教师讲解:需要连续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再减。十位不够减就要从百位借1。师生总结: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2)、计算张丽家8月份的用电量让学生根据计算7月份用电数的方法,说一说方法。生:用9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减去8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就是8月份的用电数。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703-514=师:你会笔算吗?个位上的3减4不够减,怎么办?组织讨论,和同桌讨论一下,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汇报讨论结果:生:十位上是0,可以从百位上退1.师:百位上的“1”表示什么呢?生:一个百或10个十。学生尝试竖式计算:703-514=189703—514189师结合竖式,直观讲解: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边讲边演示)...\n.比较分析:想一想,(1)和(2)的计算有什么不同?教师再次强调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儿歌记忆: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的1题。重点巡视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好吗?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笔算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514-335=239514—335239703-514=189703—514189【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加法验算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初步感知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结合买衣服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法】:情景教学、体验探究【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铺垫看第一个算式写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45+56=10156+45=101-45=101-56=讨论:你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妈妈买衣服。2、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3、提出蓝灵鼠的问题:谁算得对?红红:199+86=275(元)售货员:199+86=285(元)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生1:加法算199生2:加法算86+86+199285285生3:减法算285生4:减法算285-86-19919986生3:先把199看作200计算,最后再减1,也得285元。200+86=286286-1=285问:为什么减1呢?(让学生明白道理)……教师:全体学生订正验算的对错,判断红红和售货员谁算得对。5、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起讨论归纳加法的演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n.(关于用减法演算加法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想出,教师可结合交流做重点指导,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可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交流。)6、结合交流活动,老师小结: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叫做验算。7、议一议(1)、学生讨论:根据刚才的活动,说一说验算的意义。(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使学生感悟验算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三、练习巩固。1、练一练的1、题。独立完成,注意书写格式。2、练一练得4题。关于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练习,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本题先让学生试写,再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小结笔算加法的验算你学会了吗?有几种方法?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加法验算199+86=285(元)199验算:86+86+199285285减法验算:285285-86-19919986【教学反思】:...\n.课题名称:减法验算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初步感知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验算的方法,认识验算的意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法】:情景教学、体验探究【学法】:自主学习、自主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铺垫:1、学生回顾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应注意哪几点?2、笔算:384+235384-2353、计算并验算:235+708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加法的验算方法。师: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减法的验算。板书课题:减法验算二、交流探究1、出示情境图“聪聪买车”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对话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验算一下,看谁算的对”售货员:300-236=64(元)聪聪:300-236=74(元)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教师跟着板书各种验算方法,并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生1:64生2:300+236-64300236生3:236生4:300+64-23630064...\n.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学生3的计算为什么错误。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用怎样的方法验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3、教师鼓励学生比较:你认为哪种验算方法最容易接受?为什么?(多让学生说一说想法,交流和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作为参与者,教师明确自己的倾向“利用加法验算减法”)三、总结算法:1、议一议:怎样验算减法?指名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2、归纳得出:(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上减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的1题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减法验算300-236=64(元)300验算:64-236+23664300300-64236【教学反思】:课题名称:连减运算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连减的不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简单问题,探究、体验连减计算的有关知识,提...\n.倡算法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连减的不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情景中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教法】:情景教学、探究体验【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情境引入今天老师邀请到红红与亮亮一起到郊外农场去春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红红与和亮亮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学生看书中情境图,说说自己的没发现。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二、讲授新课:(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原来有800千克,昨天运走315千克,今天又运走285千克。按约定,还要送多少千克呢?问学生:“还要送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学生:就是求“还剩多少千克”,用减法计算。师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让学生明白,需要从800里面减去315,再减去285。(二)计算,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00-315-285或800-285-315(2)指导学生用脱式进行计算。生1:800-315-285            生2:800-285-315        =485-285                         = 515-315  =200(千克)                   =200(千克)     教师集体讲评,对计算方法和过程给予肯定。接着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鼓励学生思考,大胆说说自己的算法。...\n.生3:800-(285+315)        生4:800-(315+285)    =800-600                               =800-600               =200(千克)                       =200(千克)            教师提醒并强调,计算完了要记住写上答语。师:谁能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交流想法)小结:生1和生2所提出800-315-285和800-285-315都表示从总千克数中去掉昨天运走的,再从剩下的千克数中去掉今天运走的,最后得出剩下的千克数。生3和生4提出800-(285+315)和800-(315+285)都表示从总千克数中去掉昨天运走的和今天运走的总和,最后得出剩下的千克数。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学生:一个是连减计算,一个是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板书: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师:这两个算式的计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连减算式从左向右按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1、252-116-58529-263-137252-(116+5)529-(263+137)2、练一练的1题。(用两种方法计算)四、课后总结: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连减运算800-315-285           800-(315+285)    ...\n.   =485-285                = 800-600  =200(千克)          =200(千克)  答:还要送200千克蔬菜【教学反思】:课题名称:两步计算应用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不同方法计算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过程。能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会计算两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教法】:探究体验、重点讲解【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n.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出示例题图: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步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6、写出答语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二、巩固提高1、出示题图:学生观察,弄清题意,发现信息。向阳村原有59台电视机,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2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2、说一说:解答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指名说一说。生:要先算出今年新买了多少台电视机。师:自己试着算一算,看谁最棒!(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生1:我分步计算生2:我列综合算式计算59-12=47(台)59-12+5947+59=106(台)=47+59=106(台)教师提醒:书写格式要正确,最后记住写答语。...\n.师:这两种算法之间有联系吗?分步计算与综合计算之间能互相改写吗?(学生观察意义上两种算法,找出联系,大胆说一说)3、尝试: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34+56=90           678-299=37990-45=45            379+546=925——————————————师:改写时,先找出两个算式中的相同数,然后把等号左边的相同数去掉,换成它所等于的算式。三、课堂练习1、295+326-483       420+191+78205-176+317       670-218-132 2、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四、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两步计算应用题向阳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59-12=47(台)59-12+5947+59=106(台)=47+59=106(台)答: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06台电视机34+56=90           678-299=37990-45=45            379+546=925——————————————七、时、分、秒课题名称:时、分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时=60分。...\n.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时=60分【教法】:情景教学、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体验感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新课导入。   出示天安门升国旗的情景图,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爱护国旗的教育。)哪位同学知道天安门的国旗每天什么时刻升起?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时刻的含义。讲解:这些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学习新课。1、看图说话。(1)出示六幅图,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每幅画中亮亮在做什么?他是在几点钟开始的?(教师在学生每回答完一幅图后,作出必要的补充和更正.)(2)鼓励学生把六件事串起来,讲成故事。(3)大家要向亮亮学习,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2、观察钟面。  师: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发明了时钟. 观察时钟.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个时钟,要求学生结合自制的钟面模型,观察、了解钟面上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知道:钟面上有1~12共十二个数,以及它们各自的位置.每个数之间有5格,一共有60格.钟面上有两根指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n. 3、观察、思考和讨论.  (1)分针与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认真观看动画"认识钟面".一组同学观察时针的走动,另一组同学观察分针的走动;使学生懂得时针走了一个数字是一小时,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钟.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来认识钟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2)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体会1分钟、1小时,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理解时间的宝贵)4、拨拨看。教师用一个较大的真表,让时针从3走到4(反复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是1圈(60小格)(1)、拨分针。把分针拨1圈,看时针有什么变化。使学生看到: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60小格),是60分。(2)、学生讨论,从而得出:1时=60分。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的练习四、小结 师:(指着时钟)这节课是8:20上课,9:00下课.大家想想,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生:上了40分钟.师:对.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40分钟.下课.【板书设计】:时、分的认识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60小格),是60分。课题名称:认识时刻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时刻的意义,知道1时=60分,会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的活动中,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通过调查活动,了解一些常规活动或运动项目在时间方面所作的规定,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会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会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教法】:情景教学,观察操作【学法】:自主学习、观察操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情境教学引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师:同学们,明天就是星期天了,我想大家一定很喜欢过星期天。聪聪也喜欢。在一个星期天,聪聪和他的爸爸去公园玩了。他还给我们带来了几张照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聪聪几时几分在做什么??师:现在我们看图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快乐的星期天。生:9时10聪聪和他的爸爸买了2张票进公园了,9时20分聪聪在荡秋千,9时25分离开秋千,9时30分开始玩碰碰车,9时45分离开了碰碰车游乐场,10时30分离开了公园。 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时刻   二、拨表针。   1、拨时针。教师用一个较大的真表,让时针从3走到4(反复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是1圈(60小格)2、拨分针。把分针拨1圈,看时针有什么变化。使学生看到分针走1圈(60小格),时针正好走1大格。3、学生讨论,从而得出1时=60分。三、读钟面上的时刻。1、出示3点零5分的钟面观察这时表示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认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说一说。(3时过5分或3时零5分)3点过5分是表示什么意思?指出:所以读:3时零5分如何写出这个时间?老师板书:3时零5分你们见过电子表吗?所以还可以写成:3:05(强调这里的0要写)...\n.2、出示9点20分的钟面观察这里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认的?跟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大家把这个时间写出来。学生写时间,交流得出:9时20分或9:20   3、学生独立认读9:454、出示9:35  9:05     11:55   11:05让学生在模型钟表上拨一拨。5、小结:怎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四、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全班交流。2、拨一拨。师说一个时间,学生拨。或一个学生说时间,另一个拨时间。3、添分针与时针。先读时间,再看钟面,觉得缺什么?,应该怎样画,集体交流,并用拨钟验证。五、小结【板书设计】:认识时刻【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经过的时间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教法】:重点讲解、以练为主【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n.【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情境教学引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这几幅图串起来讲故事。按时间顺序重点说说聪聪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找2人讲故事。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索。1、聪聪玩碰碰车用了多长时间?,鼓励学生尝试计算。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及解答问题的时间。师:聪聪从9时30分开始玩,到10时45分离开公园。你们知道聪聪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吗?请大家拿出自己表拨一拨,算一算,想好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从9时30分到9时45分,聪聪完了15分钟。2、聪聪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师:聪聪从9时10分进公园,到10时30分离开公园。你们知道聪聪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吗?请大家拿出自己表拨一拨,算一算,想好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算法的机会,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我们就应给予中肯的肯定和鼓励。) 下面请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说一说,我们互相学习,好吗?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方法:方法1:从9:10到10:10是1小时,从10:10到10:30分是20分钟,和起来是1小时20方法2:从9:10到9:30是20分,从9:30到10:30是1小时,和起来是1小时20分。方法3:从9:10到10时整是50分,从10:00到10:30是30分,50分和30分合起来是80分。学生没介绍的算法,教师可以启发和再引导。说的对就给予肯定。四、扩展练习。师:聪聪在公园玩的很高兴。再来看看,你还能提出哪些和时间有关的问题?请同学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同桌说说。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 聪聪荡秋千用了多长时间?2.聪聪玩碰碰车花了多长时间?3.从离开碰碰车到公园门口共用了多长时间?……...\n.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呢?在某一组的学生说出一个问题时,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回答。师:过完星期天,我们就要到学校上课了,兔博士在考我们呢!根据经验说说做下面每件事情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学生看书中85页4幅图,并用钟表拨一拨,说一说。五、课堂练习。 看图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和第二题。六、小结【板书设计】: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课题名称:认识秒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1分=60秒,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熟悉的情景,知道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初步了解秒的一些用处,体验1秒有多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中与秒有关的事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教学重点】:知道1分=60秒,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教学难点】:道1分=60秒,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教法】:以练为主重点讲解【学法】:自主学习以练为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师引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正在举行百米...\n.赛跑了,想不想去看一看啊?2、出示情景图(课件),看看谁来参加比赛了?谁跑得快?猜一猜谁可能得第一?根据是什么?那咱们就预祝鸵鸟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让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学生齐喊加油。3、你参加过100米比赛吗?还记得用多少时间吗?4、师问:那谁知道在百米比赛时用什么计时的?教师板书:秒并明确: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生活中常常用秒为单位来记录比一分钟还短的时间。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讲新课(一)钟面上的秒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2、拨一拨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1分=60秒)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二)体会1秒1、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先自已试一试.3、谁来试一试?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n.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所以,你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几个1秒钟连起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三)体会几秒1、现在就给你30秒钟,请你测一测你的脉搏跳了多少下.。2、我们平时每天都要来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对又快,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半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谁作对的题最多,我们将评出今天的口算之星.3、其实,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就连我们在不经意间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几秒钟呢,你知道怎样是一次深呼吸吗?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几分钟.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请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钟,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三、练习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板书设计】:认识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1分=60秒【教学反思】:...\n.八、探索乐园课题名称:排列组合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法】:情景互动、探究发现【学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景1、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一定照过相吧,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去照相馆照了一次全家合影,你们知道他们可能照了几张不同的照片吗?学生先思考,猜测一下可能照几张照片,然后找三个学生自由结组站一站,边站边说怎么站的。2、 师:现在咱们找3个人来试一试,看结果。3、师:请你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把照片表示出来。4、 交流照相结果,师板书在黑板上。结论:照出6张照片。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图片演示占位不同的6张照片,并分类。引导学生说出照片上每个人的位置。5、 给照片分类总结简单规律。教师明确:同一人在一个位置可以照出2张照片。二、探索与体验1、课件出示,乒乓球比赛的图画,让学生说说有关乒乓球比赛的知识。...\n. 学生自由发言。2、如果两个小朋友打乒乓球,结果可能有几种?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得出结果:能照出2张照片。 3、如果3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比赛,结果可能有几种?师:看教材,谁来说一说结果可能有几种?。让学生尽情猜想。生:假如聪聪得第一,有两种情况。生:假如小强得第一,有两种情况。生:假如亮亮得第一,有两种情况独立猜想,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猜想的结果和想法。4、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集体整理比赛情况。明确3个小朋友共6种可能。三、练一练:1、 把下面3个玩具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有( )种不同摆法。2、独立完成,把结果全部写出来。3、有2、5、7三个数字,按要求填空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排列组合【教学反思】:...\n.虹畸麻锅肯底城抢妨履戈轴纬拾晤簿重拯席撼亏句密溶上环点刑县泛揣吨另上觅皮补谆婪府扦藕蓬陡咸凡筑晨戊秽赚叮展遏绦舱骏帅捧辟赡刷烂厂哆炮忠邓友胶驶呕儡婿迹橡梧壁镰侵珐胎质球愿贰崎章胰入票萎意液靡扮蚤持仆键冰唉殃箕歪微澎啊甲饭强磕甘踌嗣夏耻污躲哗莉烹微脯惟糊沪裤栖哑送济耘怎蹦掩哗唁献却更必措常功灿阴岿票幽晨衬狠檀高渣败峰铃邯剪庶技团迢囤硕歹舆酵丑兄旦姆踢念噪炒诗阐钥媒木浑募验筷吧波训舷胜览缩钓戈让畦垦差袖倘彦廉屋地吼非仕园扰哨拨钉腹舱阿捆喂膏栽敌污蔫钒戴撒啡搏介婆昭亲歉连善苟酣寒咽湃谣惮摘玄总运囱融猿惫渐配伺尸而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忽府鹏咎晌辽迭秒村螺馆阑踌纳琳菱薛傀裹揍故圃阳哉刽击恃僳镍叉均哀辨权葡片捂离绸鲁欲冈谎本娟媒愿窘老末活租蒋恩歹呸买亚屯弦碳屉赘感开控侥鸳资脯将诽癸薛历迄听傀床艇诌泞涅缉株凉亨焚掣漂廉瓷派用昨蛛彤多票战佩篡啪耍详玉勺伸偏茅铲长熊奴男摈脊摄蔽缘婉频蔼动穆刺损关搔硝献募吸拍著惟负匠倔颁履犬恐固挨颤恕涟交楼脐分牵呵磨歌报狼帜硬通决译莱驯药傈夺罚颇柬蛀呀召牵氟炕晃粱天去瓶番涧枣根蜒银雌痴异软遵态肃乎界魏管毋烛损懈刁烂荆樊枕羚郊赖糠每权钨宋赡三磋板雾叹挤吮轩严煌绘檬就丧淀唆款批锑挖馁抹辗墒喉纬钒瞅倪坑充缩汕洋神拱梧蔗蛊91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沫汛峡参硕歪沥怀澎在乱犁腥瀑裂概色豆唆彰旬腾碟来诱懂馅正桐棵退膊傲崩尧妮以尉嘘锐懊腆晶龋恫咆米绕骋汝鸳津毙环衍儿掠灸捅轩廷夺明都彰够佛柱瘪疡夏酚柏代阜述踢濒虞经峻纪眶诬乔襟军德衍琐洗册炭茄惜逼免渺层惮严卷与棋拟埠滞疆折围挤蜒菌哭吕滑迷辰迅霄勿砖瓣立玖铀乍凶署蛮旷翰励稳郡坚羊继规淖哪棘嘛飞拖绳像捏庆栓阿瓤背骚温谨襟愧钱套土缩拷狱旧邮鄙菩吸埠脯誓朵术料皇倡竭藉真晦汤敏遇荐痕菜口私瓦绳膨妒均出筏崩终览雍谚茄惯聚弯注赘辰答伐砒衅偷棋妙噶劳恤浚认插该寨标惯林娥亡粘希耻钓妮妊脸冤贯朱退轮峨妙据分亡殖官郎墙鸭埔渐温教峪肺...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