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

更新时间:2022-09-08
类型:doc
大小:30.50 KB
页数:4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桌子有多长【基于课程标准】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含义。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察与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桌子有多长”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大量观察物体与测量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基于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学生对1厘米有多长,怎样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了解不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的基础上,估计物体的长度。【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测量桌子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引导学生观察尺子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清楚的知道1厘米大概有多长。3.能结合厘米的含义对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评价设计】表现性评价:设计“估一估,测一测”的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能否对身边物体的长度进行合理的估测和测量。诊断性评价: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诊断出学生对厘米含义的理解是否理解。【基本评价题目】1、估计纸条等物体的长度检测:学生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理解情况。2、蚂蚁搬豆课件出示15页第2题,学生看图说图意,在书上测量。检测:学生基本的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3、木板有多长小熊想自己做个小板凳,就找来了几块木板,他分别测了长度,小朋友,你看看他量得结果对不对。(课件出示15页3题)检测:学生对2种不同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短不等的铅笔、纸条、米尺等。\n学生准备:直尺、约30厘米长的毛线或短绳、易拉罐、自己的课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任务一: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同学们,你看谁来了。生:喜洋洋师:喜欢它吗?(喜欢)师:一直觉得我们24班的孩子听课最认真,最会听老师要求,发言也最积极的,今天它想和你们比一比。敢不敢接受挑战吗?师:有信心吗?喜洋洋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和桌子的长有关系。板书(课桌有多长)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这个就是说明桌面有多长的第一种方法,喜洋洋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还能用多种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生汇报,师板书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请同桌合作选择一种工具量一量课桌有多长。请听要求:请把结果填在纸上(量出来的孩子请静息)师:量的结果是多少?(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问题2:师:你们的动手能力真强!我们用这么多方法说明了课桌的长,我宣布,这一轮比赛24班的孩子获胜。但是喜洋洋又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我们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小结:使用的工具长短不一样,所以结果就会不一样,那我们想得到同样的数,那该怎么办呢?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任务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1、认识尺子:师:请看,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课件出示各类尺子)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问题3:认真观察直尺,你在尺上发现了什么秘密。(2)认识0刻度数字——不管数多数少,都要从哪个数开始。(0开始)(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等数)。想一想,这个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呢?(课件闪烁“0”)。学生可能答:“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表示起点。(板书)\n(1)认识刻度线线——有的线长有的线短。这个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长的刻度线都对着一个数,请看这个对着0我们叫做0刻度,对着1的我们叫做1刻度、、、、、、、(3)师:在这个尺子上啊,有一个大家不容易发现的。“cm”“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小小的长度单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厘米我们先来认识1厘米,在咱们的尺子上啊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1刻度到2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多长?师:这到底是1厘米还是2厘米,我们得和前面的1厘米去比一比。我们把前面的那个叫出来,请看,是不是一样长的生:是一样长的。所以,从1刻度到2刻度之间也是1厘米,那么从2刻度到3刻度呢? 师:那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同桌互说。)师: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都是1厘米。刚才啊我们知道了尺子上从哪到哪是1厘米,但是1厘米到底是多长呢,我们还不知道呢?把你的尺子悄悄的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找到一个1厘米,在从学具中拿出一段像这样的小棒。在尺子上量一量是不是1厘米。真棒。现在请把它拿起来像老师一样。记清楚1厘米到底是多长了吗?。你在找一找还有什么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是一厘米吗?(可以用1厘米的小棒去比一比找一找)看手,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师,喜洋洋给你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真厉害,现在请已经知道1厘米是多长的孩子坐直。那咱们只知道1厘米还不行啊,还必须知道几厘米啊!3、认识几厘米师:看,我们得运动员们来了。他们都在o刻度等着大家喊开始呢。生:开始师:几号跑得快生:2号师:那你知道2号跑了多长吗?师:从0开始,跑到5就是5厘米是这样吗?那1号呢?生:2厘米师:我可以这么理解吗?在尺子上从0开始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是这样吗?师,我们班孩子的学习能力真强,懂得了尺子上的几厘米,可是你们知道怎么去量物体的长度吗?(1)量铅笔师:请看:比一比谁能看一次就会。首先把铅笔放平,然后用0对齐铅笔的一端,另一端对齐的是几铅笔就是几厘米。然后把5厘米写在下面。看懂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把红包中的长的小棒拿出来师:量出来了吗?都是这么长吗?你们太厉害了(2)量线段师,你们会量物体了?可是你们会量线段的长吗?请看纸上的第几题,觉得自己会量这条线段的举手,请一个孩子上台来分享你的过程。边说边量师:你们也是这样量的吗?(3)量斜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呢?你们也会吗?独立完成并上台展示(4)师:觉得自己会量的孩子请坐直。会量还不行,我们还要会用尺子画线才更厉害。有信心学会吗?请看示范。我们画线和量一样,先把尺子放平,都是从什么开始?(0)对,然后沿着尺子画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现在请同学们画一根3厘米的线段。\n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任务三:对身边物体进行估测,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厘米的知识。现在我们和老师一起编一首儿歌好吗?全体起立。3、延伸师出示一把损坏的尺子:今天喜洋洋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厘米,太高兴了,一不小心就把他的尺子掰断了,没有了0刻度,可是现在它需要用画出一条6厘米的线,那该怎么办?生小组商量。汇报、概括测量方法:(1)1厘米1厘米的数(2)结束刻度减去开始刻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